《陜西文學史》初稿完成

一個地方文學成就的形成、孕育,根植于當地的文化沃土,是本地作家精神創造的結晶。4月22日,《陜西文學史》第二次編委會暨初稿打磨會在西北大學舉行。陜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賈平凹、副主席李國平以及來自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的學者、文學史研究專家、《陜西文學史》各分卷主編共計20余人,圍繞《陜西文學史》的范圍及標準、學術表達的規范性、卷編章結構的設定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與論證,逐卷提出修改意見。陜西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韓霽虹、西北大學文學院院長谷鵬飛主持會議。

賈平凹在發言中表示,《陜西文學史》的編纂是助推陜西文學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舉措,也是陜西文學館項目設計和展陳的重要學術支撐,編纂工作意義重大且迫在眉睫。期望通過此次打磨會,能及時發現初稿中存在的問題,認真梳理,盡快完善,呈現出更科學、翔實、準確的《陜西文學史》。

近年來,地域與文學的關系逐漸進入學術視野。地域文學史從浩如煙海的文學史料中,積極開掘、爬梳、整理本地文學發展的歷史蹤跡。地域文學史的撰寫有助于推進地域文學的研究,從而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具有典型意義的地域文化樣本。《陜西文學史》各卷主編匯報了初稿體例、目錄、樣章、編纂重點與難點等內容。

地域文學史既是文學史亦是地方史。編纂地域文學史,全面、系統地介紹地域文學的發展狀況,既是對本地文學進行一次全景式的展現,又能很好地起到保護地方文史資料的作用。陜西省作家協會秘書長王小渭通報了陜西文學館建設的有關情況,并就文學館展陳大綱的編纂工作征求了與會專家的意見建議。

回望歷史,中國文學史的撰寫未曾間斷。一個多世紀以來,各種版本的《中國文學史》刊行于世,文學史的書寫也帶動了地域文學的研究。《陜西文學史》計劃為三卷十本,力求將具有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的作家、作品納入其中,全面回望梳理陜西文學發展,全面總結陜西文學發展的歷史與成就,以地域文學史書寫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原文鏈接:http://www.cssn.cn/wx/wx_xlzx/202304/t20230425_5624561.shtml

< 上一篇

“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在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上揭牌

《維特根斯坦學術譯叢》翻譯出版工作啟動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