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在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上揭牌

4月25日上午,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在西安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以西北大學為實施單位的“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在大會上正式揭牌。

會場

揭牌儀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陜西省副省長徐明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大使王福康,吉爾吉斯共和國文化、信息、體育和青年政策部部長馬克蘇托夫·阿爾金別克·阿斯卡羅維奇,塔吉克斯坦共和國文化部部長達夫拉特佐達·祖爾菲婭·達夫拉特,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杜爾德耶夫,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文化遺產署署長巴霍迪爾·阿卜迪卡里莫夫共同為中心揭牌。

校黨委書記王亞杰參會

校長郭立宏參會

校黨委書記王亞杰、校長郭立宏,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趙榮參會。

“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是2021年“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成果之一,該中心由中方倡議建立,五國合作共建。陜西省文物局為牽頭單位,西北大學為實施單位,統籌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等省內外優勢資源,與絲路沿線國家共同建設。中心面向中亞、西亞、南亞等地區開展絲綢之路考古合作、遺產保護、文化交流、人才培養等工作,為中國與絲路沿線國家搭建開放共享的考古合作研究與人文交流平臺。

作為位于古代絲綢之路起點、中國西北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高等學府,西北大學充分發揮高校優勢資源,積極融入并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王建新教授帶領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深入中亞20余年,積極同中亞國家開展聯合考古和古跡修復工作。經過長期艱苦努力,最終確認了《史記》《漢書》等文獻記載的古代月氏和康居的文化遺存,取得了中國科學家在中亞考古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為用中國話語闡釋絲綢之路歷史提供了實證資料和科學依據,為恢復絲綢之路歷史風貌作出了重要貢獻,多次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

為落實“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成果,在省工作專班的指導和省文物局的直接領導下,西北大學在整合西北大學絲綢之路考古中心、陜西省絲綢之路考古中心研究力量的基礎上,成立了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并從發展定位、運行機制、人才培養等方面大力推進中心建設。

截至目前,學校已與8個國家和地區的17所高校、科研機構簽署了共建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協議,聘請了來自9個國家的26位考古領域專家學者擔任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2021年8月,西北大學與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申報的“中國—中亞人類與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正式獲批。2022年11月,由西北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烏茲別克斯坦國立大學等國內外單位聯合申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中亞人類與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與蘇爾漢河流域古代人類文化與環境聯合研究”獲得立項。今年2月,學校申報的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2023年國別區域研究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成功獲批。

在中心揭牌的這一重要時刻,在距離西安4000多公里外的中亞,西北大學、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專家團隊,正與國外考古學家合作,兵分五路,開展著烏茲別克斯坦大遺址保護調研、考古調查、文物發掘整理、多學科聯合考察、土庫曼斯坦考古項目考察以及“一帶一路”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等工作。在哈薩克斯坦等其他中亞國家、尼泊爾、緬甸、伊朗、蒙古國等地的境外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將在年內陸續恢復或啟動。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發起主辦此次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這是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成立以來首次于線下召開的大范圍高級別國際會議。大會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陜西省文物局、陜西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西安市人民政府、榆林市人民政府承辦,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華文物交流協會、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局和西北大學協辦。來自亞洲21個國家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沖突地區遺產保護國際聯盟3個文化遺產領域主要國際組織參會。

志愿者服務

校領導與西北大學師生志愿者合影

受大會組委會邀請,西北大學選派50名師生志愿者,為大會提供了交通聯絡、嘉賓接待、物料整理、會場布置、引導及翻譯等服務保障工作。

依托“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西北大學將充分發揮考古學“世界一流學科”優勢,持續深化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合作和文化交流,立足大平臺、組建大團隊、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為推動絲路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貢獻更大的“西大力量”。

原文鏈接:https://page.om.qq.com/page/OvcCHmDxcc1GG7O_Eq3oCJzQ0?lt=1&uid=5347410&ADTAG=tgi.wx.share.message

< 上一篇

為推動絲路考古文化遺產保護貢獻“西大力量” 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

《陜西文學史》初稿完成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