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考古是發掘民族文化精髓,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希望自己能在西大學到更多考古知識,體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旅行’。”這是2020級新生孟雷的心愿。他也因為對專業的堅定登上了9月16日的微博熱搜“大一新生超過一本線118分只選考古”。
來自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的孟雷今年以630分的成績,第一志愿考入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同時他也是西北大學在陜錄取的文史類最高分。談及志愿填報,孟雷說:“西北大學的考古學專業非常優秀,我填報志愿時只考慮了考古,沒有想過其他專業,得知被錄取時非常高興,也很期待未來的大學生活。”
孟雷的家鄉在西安市周至縣豆村。為了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身為教師的祖父建議在孩子6歲后將他帶至西安念書。童年在鄉村生活的經歷讓孟雷體驗了深厚的傳統文化,也培養了他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
每到重要節日,豆村便會舉辦隆重的節慶活動。“小時候的我經常拉著爺爺奶奶一起去聽戲,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孟雷興奮地說。到城市學習后,孟雷除了通過網絡學習戲曲演唱,還會自己搜集戲文與曲譜,反復琢磨背后的情感與意義。他說:“學習戲曲不僅對我的語文有很大幫助,也讓我從中窺見古人的行為方式與生活哲學。”
除了感受家鄉濃厚的文化氛圍,小時候的孟雷還對家鄉“豆村”的命名很是好奇,詢問后發現周圍人都不知道村名的由來。通過資料的查詢,他得知“豆”指代一種古代器皿, “豆村”不僅是西周墓葬群的發掘地,也是古代專門制作“豆”的區域。
孟雷堅定地說:“受家鄉地域文化的影響,我想進一步了解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所以選擇了考古。家鄉對我而言是成長的地方,更是精神的歸宿。”
為了讓孟雷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在2008年便選擇來到西安打工。
小學畢業后,孟雷萌生了學習古箏的想法。“雖然家里沒有人學過樂器,但當我提出想學古箏時,爸爸就很支持我,隨后便想方設法地給我買古箏、找老師,如今的我已經成功掌握了這門樂器。” 這也是孟雷從小到大唯一報過的興趣班。除了古箏,孟雷還自學了箜篌、琵琶、竹笛等民族樂器的演奏,并在學校的文藝節登臺演出。
在考上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學后,孟雷還遇上了一位“像媽媽一樣”的班主任。“趙亞霞老師是我高二時候的班主任,她是西大歷史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她的講述中,我能感覺到歷史是‘有條有線’的。”這無形中使得孟雷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深刻的理解。
孟雷選擇填報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得到了老師的鼓勵,父母也很理解并支持。他笑著說:“雖然我的父母覺得自己在學業上幫不了我什么,但他們總是會在我做決定時堅定支持我的想法。當我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他們很開心,也希望我能在大學里努力奮斗、實現理想。”
高考結束后,孟雷充分利用陜西省對高考考生的優惠政策,相繼參觀了大明宮、大唐芙蓉園、陜西歷史博物館等景點。“在暑假的參觀過程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大唐芙蓉園基建過程中發掘的文物。通過觀察外國使節來唐的組圖、外國金幣等文物,我能從中感受到國家過去的輝煌,也能更進一步地思考國家未來的發展。”他說。
參觀展覽時,孟雷會主動將器物上的紋飾拍攝并臨摹下來。他笑著說:“我非常喜歡美的事物,在觀察器物時,我會去主動了解這些器物的生產年代、出土地點、工藝制作過程等,這種‘一點點研究透’的過程讓我非常欣喜。”
收到錄取通知書的當日,孟雷還收到了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送出的“開學禮物”。其中包括書籍《遺彩尋微》、《秦兵馬俑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博物學論著目錄(上下冊)》、《西部考古第16輯》、《西部考古第17輯》、《教育部藝術文物考察團西北攝影集選》,以及便簽紙、鍵盤墊、書簽、活頁本等文創產品。面對豐富的開學禮物,他感激地說:“學校送給我許多專業書籍,也幫助我進一步了解考古這門學科。”
原文鏈接:http://news.xiancn.com/content/2020-09/16/content_3629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