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
實驗室危險源安全管理工作,直接關聯(lián)廣大師生的生命健康,對維護校園安全穩(wěn)定起著關鍵作用,是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核心與重點。為保障實驗室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平穩(wěn)有序開展,現(xiàn)就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壓實責任落實
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遵循“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以及“管行業(yè)必須管安全、管業(yè)務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切實履行實驗室安全主體責任。要深刻認識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將實驗室危險源安全管理作為重點任務來抓。密切關注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有效措施補齊短板,確保實驗室安全主體責任充分履行,各項工作措施精準落地、扎實見效,全方位筑牢實驗室安全防線,為學校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二、健全管理制度,規(guī)范管理流程
各有關單位應依據(jù)《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規(guī)范》及學校相關文件規(guī)定(附件1),結合本單位學科特點,重點加強對實驗室重要危險源的監(jiān)管。制定涵蓋危險化學品、危險氣體、危險廢物、輻射源及射線裝置、危險性機械加工裝置、強電強磁與激光設備、特種設備等各類重要危險源的詳細管理細則,完善實驗室危險源保管、使用、處置等全流程規(guī)章制度,嚴格規(guī)范操作流程,明確各環(huán)節(jié)責任人員,做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責任明確到人。
三、嚴格安全準入,強化應急處置
各有關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學科、專業(yè)特點和實驗室危險源實際情況,組織師生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嚴格落實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通過培訓,增強實驗室人員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確保其全面掌握實驗技術規(guī)范、操作規(guī)程和安全防護知識。新進入實驗室的師生,必須參加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實驗室開展相關工作。
此外,各有關單位要根據(jù)本單位所涉及的危險源類型、數(shù)量、分布及潛在風險,制定詳細且針對性強的專項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包括應急組織架構及各成員職責、應急響應程序、事故報告流程、現(xiàn)場處置措施、人員疏散路線及集合地點等內容。針對危險化學品泄漏、火災爆炸、特種設備故障等高頻事故場景,制定多套應對方案,并明確不同情形下的啟動條件,確保在突發(fā)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響應。
四、開展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認定及更新工作
實驗室危險源分類、分級以及實驗室安全風險等級實行動態(tài)調整機制。各有關單位需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和學校相關文件要求,開展實驗室分級分類認定及更新工作。
(一)工作范圍
本次實驗室分級分類認定及更新工作以房間為管理單元,涵蓋隸屬于我校從事教學、科研等實驗、實訓活動的場所及其所屬設施。
(二)工作原則
實驗室安全等級分為 Ⅰ、Ⅱ、Ⅲ、Ⅳ 級(或紅、橙、黃、藍級),分別對應重大風險、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等級實驗室。實驗室類別分為化學類、生物類、輻射類、機電類和其他類等五大類。
(三)工作安排
1.實驗室認定
各實驗室依據(jù)《學校實驗室危險源分級分類劃分標準及相關名錄》,對存在的危險源進行全面排查,如實填寫《實驗室危險源信息采集表》(附件2),準確確定實驗室的安全風險等級,等級劃分參考《西北大學實驗室安全分級表》《西北大學實驗室安全風險評價表》。
2.院(系)審核
各有關單位通過現(xiàn)場核查等方式,對本單位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認定更新結果進行嚴格審核,填寫《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匯總表》(附件3)。對于安全分級、分類有調整的實驗室,應及時更新實驗室安全信息牌,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3.學校備案
學校根據(jù)認定結果,建立學校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管理臺賬,并報送至學校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備案。
4.管理要求
各有關單位需對照《高校實驗室分級管理要求參照表》,針對本單位不同安全等級的實驗室,在安全檢查頻次、安全教育培訓時長、應急演練次數(shù)、安全評估、條件保障等方面,切實落實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實現(xiàn)差異化、精準化管理。
五、材料報送
各有關單位務必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嚴格把關、審慎審核,堅決杜絕危險源瞞報、虛報行為。請于3月31日前,將本單位《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匯總表》紙質版經(jīng)單位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后,報送至長安校區(qū)7號樓7314室;同時,將《實驗室危險源信息采集表》《實驗室安全分類分級匯總表》電子版發(fā)送至指定郵箱。
聯(lián)系人:陳 鈞 牛 耕
電 話:029-88303758 029-88302263
郵 箱:syk@nwu.edu.cn
附件:1.上級部門及學校相關文件
2.《實驗室危險源信息采集表》
3.《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匯總表》
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處
202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