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恒(化名)的工作已經定了,待遇很不錯,我們都替他高興!”4月20日,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寧賜棟翻開重點群體就業跟蹤幫扶臺賬,欣喜地記下學生的就業去向。
停筆后,他再次把所負責的30多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臺賬翻看了一遍,重點關注了還未明確就業去向的幾名學生。
“一對一”托舉夢想
“我們為每一名重點群體畢業生建立了幫扶臺賬。”西北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杜勇隨手翻開一份幫扶檔案。
檔案里詳細記錄了學生的基礎信息、幫扶舉措、技能培訓、就業去向等內容。每份檔案都標注著不同的提示,如家庭經濟困難、學業預警、心理問題等,提醒老師重點關注。
檔案顯示,寧賜棟幫扶的學生吳宇恒,除了家庭困難外還存在學業問題。為了緩解家庭壓力,他在大一、大二時創業做電商。因為忙于創業,導致幾門科目“掛科”。
了解到學生的情況后,寧賜棟第一時間和吳宇恒溝通,深入了解他的困難和想法,鼓勵他要以學業為重,畢業后先就業再創業。
寧賜棟還聯系了吳宇恒的任課老師,開展課業輔導,讓他能夠順利通過重修。
據杜勇介紹,學校通過對重點群體畢業生摸底調查,建立動態跟蹤幫扶臺賬,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老師通過定期回訪、電話溝通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記錄重點群體畢業生家庭情況、專業能力、就業意向等;對未就業畢業生進行精準跟蹤和持續關懷,及時調整幫扶措施,全力為畢業生鋪就溫暖求職路。
提升就業競爭力
“我們學院的領導和老師有個習慣,每次外出開會時都會隨身攜帶重點群體學生的簡歷。他們抓住一切機會向企業推薦,力爭讓我們早就業、穩就業。”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學生翟星樂(化名)在老師的推薦下,在2024年秋招時早早落實了工作。春節前,企業正式發出通知邀請她畢業后入職。
“我的家庭經濟比較困難,找到穩定的工作對家庭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翟星樂說。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往往是缺乏職業規劃指導、實習機會、求職渠道等。為此,西北大學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支持。企業推薦、技能培訓、簡歷指導、模擬面試、職場禮儀……多種幫扶措施讓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獲得更多機會。
公共管理學院的學生陳天琪(化名)也很早就落實了工作。她認為自己能夠順利就業,離不開學校為她提供的培訓。“學校在幫扶過程中,專業導師和輔導員會根據我們的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規劃、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培訓。也正是因為有了充足的準備,我在求職過程中更加自信、從容。”陳天琪表示,大方的儀態和得體的談吐成為她求職中的加分項。
據悉,西北大學依托“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工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兩大平臺,結合學生實際需求舉辦職業規劃、簡歷指導、面試技巧、備考輔導、實習實踐等多方面的幫扶指導活動,提升學生的求職素養。
圍繞西部基層就業、基礎教育就業、重點群體畢業生就業幫扶等目標,學校全面實施“培根育苗”“園丁助長”“宏志助航”等專項計劃,強化精準化、靶向化、分類化指導。邀請企業導師進校園,分享行業前沿知識,提供職業規劃指導和實習就業機會,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激勵與自信的雙重助力
幫扶行動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和激勵,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
4月21日,經濟管理學院學生仵昕怡(化名)正在等待公務員的入職通知。家庭經濟困難的她在大三時曾經很迷茫。
“老師,我是該考研還是該考公?到底該如何選擇?”仵昕怡多次找輔導員傾訴自己在學業和生活上的困惑。輔導員告訴她考研該做什么準備,考公要如何備考,像知心好友一樣和她聊天、分享美食,疏導她的情緒。
經過深思熟慮,仵昕怡決定考公。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新增了政治理論板塊。對于新增內容,她有些拿不準。輔導員得知后就幫她收集資料,推送模考題和培訓信息,給了她很大的幫助。
下午1時,仵昕怡的手機響起提示音:廣發銀行校園招聘、綠源2025校園招聘……這是老師轉發的招聘信息,提醒未就業的學生及時關注。
“‘一對一’幫扶的重點在于精準,老師會根據就業困難畢業生的特長和就業意向,實時通過微信、QQ等平臺將崗位招聘信息定向推送給相關學生,保障就業信息及時送達。”就業中心主任丁瑩瑩表示。
西北大學為重點群體學生優先提供職業培訓和就業見習,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好“24365”等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鼓勵學生參加各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專項活動,全力幫助有就業意愿的重點群體畢業生順利就業。(記者 郭妍)
原文鏈接:http://sn.people.com.cn/n2/2025/0506/c378288-4121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