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鯨魚銅帶鉤
從人類懂得使用遮羞御寒的皮毛、樹葉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思考如何使蔽體之物不脫落了。帶鉤,又稱“犀比”或“犀毗”,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
西北大學博物館收藏的漢龍首鯨魚銅帶鉤,是漢代最為流行的一種形式,長7.8厘米,寬1.6厘米,厚1.3厘米,略呈琵琶形,腹下有一凸出圓形鈕,鉤首為一淺浮雕龍首,美不勝收。
帶鉤早在良渚文化中就已經出現,戰國至秦漢廣為流行。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黃金、白銀、鐵、玉等制成?;蛟S很少有人會在腰帶上花心思,只要衣服不會掉下來就是完美,但古人也許不這么想?!痘茨献印ふf林訓》中寫,“滿堂之座,視鉤各異”。賓客們都用盡心思,在腰間的方寸之地弄出點花樣來,以顯得自己與眾不同,說明當時士人穿衣用鉤之盛。
古人使用帶鉤,不僅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所用帶鉤甚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帶鉤所用的材質、制作精細程度、造型紋飾以及大小都是判斷帶鉤價值的標準。
原文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621961968910453867&item_id=3621961968910453867&to_audit_timestamp=2024-11-11%2010%3A52%3A2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731300775244&showmenu=false&ref_read_id=b202ec70-5e6e-4380-85c2-db83d3e592c5_1731371921118&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