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風耀古,秦韻爍今。
走進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可以一睹我國古代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院藏48萬余件文物中,有102件一級文物,何尊、逨盤、秦公镈、衛鼎等青銅器珍寶,可以讓觀眾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何尊腹底鑄銘文“宅茲中國”,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的最早文字記錄。
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寶雞考察時指出,我國青銅文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獨樹一幟。要加強青銅器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宣傳闡釋,更好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文明的熱愛。
禮潤華夏 展現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文物古跡眾多,尤以青銅器的出土最為著名,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
“寶雞歷代出土的青銅器,涉及祭祀、征伐、婚聘、朝覲、禮樂、盟誓、貢賦、貿易等方方面面,成為研究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和文化的重要資料。”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院長寧亞瑩告訴記者。
青銅器上的銘文展示了具體的歷史情景,讓我們得以看到千年前生動的社會面貌。據了解,寶雞出土青銅器多數源于窖藏,而窖藏青銅器多是生活在寶雞的世家大族所用的廟堂重器,且大多都有長篇銘文,記錄了西周時期的重要歷史。
徜徉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好比遨游在青銅器的藝術寶庫里。何尊通體飾有四條透雕扉棱,極富立體感,上圓下方,體現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逨盉展現了一幅龍騰虎躍鳳呈祥的吉祥畫面,在莊嚴肅穆中增添了幾分生動活潑;秦公镈不僅是秦人開拓精神的縮影,也是秦國崛起的歷史見證……
盡管歷經歲月洗禮,但是這些蘊含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的青銅器,仍是我們需要一直傳承弘揚下去的優秀文化遺產。而何尊銘文上的“中國”一詞也早已突破地理概念,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延伸與延續了中華文明的時空,根植在了每一個中國人心中。
科技助力 延續青銅文明的生命力
銹蝕、變形、開裂、破碎,是出土青銅器常見的問題。
“目前,我們和西北大學合作開展青銅器保護修復項目,對院藏38件二級及以下病害較為嚴重的青銅文物進行保護修復。”寧亞瑩介紹。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文物修復和信息存儲。比如,聘請專業機構對院藏珍貴文物進行三維掃描,留存文物的精確測量數據,從而為修復文物提供支持。同時,運用3D打印技術,復制多件文物的精確模型,為文物研究和展示提供便利。
此外,重視修復人才的培養,通過實施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等,邀請全國知名文保專家對文物修復進行指導,為專業人才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技能。
除加強修復外,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對文物進行實時監測和安全保護。
據介紹,通過智能安防系統和預防性保護檢測系統,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利用物聯網技術和傳感器等設備,可以監測展廳和庫房文物所處的環境。工作人員表示,這些系統能夠精確測量和記錄濕度、溫度以及防震等各項關鍵指標,一旦數據超出安全范圍,系統便會立即發出警報,以便迅速采取措施,使文物處于最佳保存狀態。
幾個月前,在寶雞遭遇的地震與汛情中,這些安防系統和預防性保護檢測系統大顯身手。依靠系統提供的監測數據和警報,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及時了解文物的狀態,避免了自然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對文物的影響。
深挖價值 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集中專業力量,深挖青銅器的價值和內涵,在煥發新韻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青銅器的合金配比、器形紋飾及銘文釋讀,研究它們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和文化現象,同時挖掘我國古代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聯系、交流以及淵源關系,深入分析我國統一多民族形成的內在原因,并發表多篇專業性論文,推動寶雞青銅器的研究和闡釋。
基于豐富的研究成果,推出多類別的特色展覽,將晦澀難懂的青銅銘文轉化為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青銅器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例如,為了介紹逨盤,策展人員將逨盤紋飾、單氏家族簡介、逨盤記載的周王及單氏家族世系等資料詳細寫在展板上,還標注了逨盤銘文的大意。
展廳中,“青銅鑄文明——周秦文明之光”“止戈為武——兩周兵器與軍事文化展”“器·鑒——寶雞周秦廉政文化展”等多個展覽,既通俗易懂又展現了文物的當代價值,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歷史、感受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過開展青銅樂坊歡樂行、周禮課堂、童趣古今等系列教育活動,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讓公眾尤其青少年群體近距離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增強他們的文物保護意識。
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以國寶“何尊”為原型設計的何尊拼插積木、“國尊”系列貴金屬文創等,深受廣大觀眾好評。這些文創產品,不僅保留了文物精髓,還賦予文物新的生命力,同時結合現代審美趨勢,使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融合。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舉辦以“輝煌七十五載,厚植愛國情懷”為主題的國慶特別活動。“銅趣古金——何尊浮雕畫”“書寫金文——探尋文物里的中國”等手工活動,帶領觀眾體驗古代藝術和古老文字的獨特魅力。
青少年是傳承文明的重要生力軍。寧亞瑩說,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將堅持以文化旅游、研學實踐、館校合作為抓手,用多樣化傳播手段把青銅器蘊含的智慧展現給更多青少年,讓中華文明可感可知。同時,構建獨具特色的展覽體系,將寶雞青銅器推向國際舞臺,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記者楊亞鵬 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供圖)
原文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919123831940530761&item_id=12919123831940530761&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728686069681&showmenu=false&ref_read_id=040bf308-adec-454b-9097-779aa4aba0d5_1728955323993&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