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4日,由西北大學、黃帝陵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黃帝陵祭祀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論壇在黃陵縣開幕,副省長徐明非、黃帝陵基金會理事長白阿瑩、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出席并致辭,副校長吳振磊主持。
徐明非指出,本次論壇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次深度審視和綜合考量,也是對傳統文化現代性價值與意義的充分挖掘,更是對傳統文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如何結合所進行的有益思考與積極探索。黃帝陵祭祀在中華民族中占重要地位,黃帝陵是黃帝文化的具象化的載體,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和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精神紐帶。
白阿瑩指出,黃帝陵祭祀源遠流長,黃帝陵公祭是歷朝歷代的國家行為,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而中國式現代化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深厚的文化資源;在新時代,祭祀黃帝陵和推動黃帝文化研究有利于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文明動力和文化活力。
王亞杰在簡要梳理了該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整理、研究、傳播與交往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后表示,將進一步厘清黃帝文化的人文本質,精準把握黃帝文化的基本精神與現代價值,為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源泉。
來自大陸和臺灣地區的60余名學者圍繞黃帝、黃帝陵祭祀與黃帝文化、文化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交流。與會專家通過分析黃帝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和現代價值,揭示中華文明塑造與形成過程中黃帝文化的影響,并從黃帝陵、黃帝文化運用、黃帝文化中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祭祖習俗對社會道德建設的影響等多個角度對黃帝與黃帝文化進行辨析。
開幕式上還舉行首屆“黃帝文化研究成果獎”頒獎儀式,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優秀獎7項;同時,趙世超榮獲一等獎,孫周勇、李軍、穆濤獲二等獎,任曉偉、李桂民、朱鴻召等獲三等獎,陳戰峰、王早娟、蘭梁斌等獲得優秀獎。
此次論壇旨在以黃帝文化和黃陵祭祀為切入點,聯結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突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性、民族性與創新性,以期為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原文鏈接:http://wwj.shaanxi.gov.cn/sy/dtyw/wbyw/202304/t20230404_228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