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西北大學在肝癌早期診斷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12月20日,記者從西北大學獲悉:該?;瘜W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樊海明團隊在肝特異性納米對比劑與磁共振肝膽成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工作不僅為設計兼具高親和性與高特異性的納米對比劑提供了新策略,而且為肝癌早期發現提供了新的影像診斷工具,極大提高了微小肝癌病灶(<0.5厘米)檢出率。

肝癌是全球最常見的、高致命性惡性腫瘤之一?!案伟┑脑缙谠\斷是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預后的關鍵。與其他癌癥不同,肝癌是唯一可通過影像進行臨床診斷的惡性腫瘤?!狈C髡f,“磁共振肝膽成像被認為是目前最靈敏的肝癌影像診斷手段,其中肝細胞特異性對比劑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決定了增強磁共振成像對早期肝癌診斷效果。”

據介紹,目前臨床應用的肝細胞特異性對比劑(主要為釓塞酸二鈉)信號增強低、特異性和親和力不足,導致其對小于1cm的早期肝癌微小病灶難以定性檢出,對1-2cm的病灶檢出率僅有47%,難以滿足早期肝癌精準診斷需求。

針對上述難題,樊海明團隊通過系統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動態同步熱分解法,實現了高單分散、尺寸可控的超小鐵氧體納米材料宏量制備,并以此構建了超小錳鐵氧體T1納米對比劑。該對比劑通過偶聯靶向肽,實現了對活體小鼠乳腺癌全身轉移瘤高分辨磁共振顯像,有效檢出亞毫米級腫瘤病灶(0.4mm)。

在前期系列研究基礎上,團隊研發出新型、雙靶點的肝細胞特異性準順磁超小錳鐵氧體納米對比劑。該對比劑可通過與肝細胞的SLC39A14和OATP1兩種受體高效結合,特異性靶向肝細胞,并利用兩個受體均在正常肝細胞高表達、腫瘤細胞低表達的特點實現了早期肝癌微小病灶的精準影像檢出。

“納米對比劑與鋇餐一樣是一種造影劑,患者經靜脈注射后,在正常肝組織和腫瘤部位的對比成像有明顯區別,可實現對肝部更清晰更精準的磁共振檢查?!狈C髡f。通過對猴、豬等大動物實驗肝膽成像結果顯示,與目前臨床使用的對比劑相比,納米對比劑可使肝對比度增強5.8倍,并可高清晰分辨0.5毫米的肝管。同時,肝實質和膽管顯像速度也提升了2倍以上,顯著減少患者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查效率。

在前期系列研究的基礎上,課題組研究人員設計新型、雙靶點的肝細胞特異性準順磁超小錳鐵氧體納米對比劑(MnFe2O4-EOB-PEG)(Nat. Biomed. Eng. 2022)。該對比劑可通過與肝細胞的SLC39A14和OATP1兩種受體高效結合,特異性靶向肝細胞,并利用兩個受體均在正常肝細胞高表達,腫瘤細胞低表達的特點實現了早期肝癌微小病灶的精準影像檢出。

研究結果表明,MnFe2O4納米顆粒表面的Mn離子和其表面修飾的乙氧苯(EOB)配體可實現對肝細胞SLC39A14和OATP1的雙靶點協同靶向作用,顯著提升了特異性和親和力,活體(豬)實驗顯示其肝細胞特異性分布可高達70.59%。猴、豬等大動物實驗肝膽成像結果顯示,與臨床Gd-EOB-DTPA相比,可使肝對比度增強5.8倍,并可高清晰分辨0.5毫米的肝管。同時肝實質和膽管顯像速度也提升了2倍以上,顯著減少患者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查效率?;铙w肝癌成像結果顯示,該對比劑可將微小肝癌病灶(<0.5厘米)的檢出率從48%提高至92%,并可清晰判斷膽梗阻位置與梗阻程度,有望用于無創膽管成像。初步非臨床GLP評價和大動物安全性評價結果均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可通過肝、腎快速清除,7天殘留率小于1%,具有極好的臨床轉化潛力。該研究雙靶點設計的新型肝細胞特異性準順磁納米對比劑為肝癌早期發現提供了新的影像診斷工具。MnFe2O4-EOB-PEG已注冊商標“玵立顯”,目前在西安超磁科技進行臨床轉化研發。

樊海明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于醫用磁性納米材料及其診療應用研究,致力于設計高效、安全的新型醫用納米磁性材料,開發匹配的磁診療設備,創建精準磁診療新技術和新方法。西北大學張歡博士、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郭應坤教授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焦舉副教授為該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樊海明教授為通訊作者,新加坡國大楊潞齡醫學院Boon-Huat Bay教授作為該研究的合作作者在腫瘤分子生物學方面給予指導與幫助,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支持。

原文鏈接:https://sn.cri.cn/n/20221220/7cb9c1ba-ed7c-f010-75a4-6c96ad4cb017.html

< 上一篇

突破!西北大學在肝癌早期診斷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突破!西北大學在肝癌早期診斷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