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首次訪問延安85周年,海倫·斯諾首次訪華90周年。“新時代斯諾”國際論壇舉行之際,“斯諾圖片展”在延安市紅星園揭展,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陜西省副省長魏建鋒為展覽揭幕,陜西省外事辦公室主任、陜西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姚紅娟,延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薛占海,海倫·斯諾的侄子埃里克·斯諾等國際友人親屬見證并參觀了展覽。陜西省斯諾研究中心前秘書長、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高敏娜擔任該展的中英文雙語講解。
“斯諾圖片展”由陜西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陜西省宋慶齡基金會和陜西省斯諾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和海倫·斯諾沖破國民黨的層層封鎖,先后來到中國陜北采訪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第一代中共領導人,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報道了“紅色中國”的真實情況,讓世界人民客觀、全面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先后有10多個國家、100余位國際友人沖破艱難險阻來延安訪問考察。新中國成立后,埃德加·斯諾,海倫·斯諾又重訪西安、延安、保安。他們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為促進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鋪路架橋,傾注了畢生的心血。
海倫·福斯特·斯諾是美國記者、作家,工合創始人,埃德加·斯諾的夫人,《續西行漫記》作者,架設中美人民友誼橋梁的先鋒。也是一位未被充分關注、未被頌揚的偉大女性。
1907年9月,海倫·福斯特·斯諾出生于美國猶他州的雪松城,她于1931年8月來到上海,并與埃德加·斯諾相識、相戀,1932年12月結婚。他們從1931年到1939年旅居中國。1933年春,夫婦倆來到北平。1935年,他們支持和報道了北平學生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斯諾冒險奔赴陜北紅區。回北平后,海倫·斯諾協助丈夫出版了《紅星照耀中國》。1937年4月,海倫·斯諾訪問蘇區,在延安采訪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此后寫成《續西行漫記》(即《紅色中國實情》)一書和《紅塵:中國共產黨人的自傳》,與丈夫等人一起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紅軍和中國革命,說明真實的中國。1937年11月到上海,在丈夫和路易·艾黎等一批中外進步人士的協助下,成立了中國工業合作社(工合運動),希望以此重振中國經濟。截至1941年,有3000個工業合作社成立的同時,中國有近30萬人參與了工合運動。1949年,海倫與斯諾離婚。她后半生專注于著述,共完成四五十部著作。20世紀70年代,她兩次重返中國,走訪許多人物,拍攝了大量照片,并連續出版《毛澤東的故鄉》《重返中國》兩本書,再次真實記錄和贊頌了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偉大變革。1997年1月11日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逝世,享年90歲。
1991年9月,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授予海倫·斯諾首屆“理解和友誼國際文學獎”;1996年6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其“人民友好使者”榮譽稱號。
“斯諾圖片展”展出了埃德加·斯諾和海倫·斯諾的110多幅珍貴圖片,其中海倫·斯諾圖片96幅,來自美國楊百翰大學圖書館海倫·福斯特·斯諾館藏,那里特藏著她生前拍攝的一萬多幅照片和手稿等。楊百翰大學海樂李圖書館多馬·貝利特藏館與陜西省斯諾研究中心特別策劃、整理了此次圖片展,許多圖片為首次公開面世,彌足珍貴。展版紅色五角星造型寓意豐富,與紅星園廣場上的紅星相得益彰。
記者從陜西省斯諾研究中心獲悉,該展在延安展出后,將在寶雞市展出,此后赴江西南昌、上海和北京等地巡展。美國海倫·斯諾基金會還計劃在美國展出。
該圖片展展出地的延安“紅星園”(紅星園國際文化交流園區),主要由“中外記者交流中心”“西行漫記主題雕塑園”和“窯洞的記憶”民俗村組成。這里曾經是陜甘寧邊區戰時兒童保育院和中央醫院舊址。抗日戰爭時期,10多個國家的150余位國際友人曾在延安工作和戰斗過,他們成了革命年代延安與世界交流的窗口。2017年紅星園建成以來,已接待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觀者,促進了中外交往。
原文鏈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jjl/20210621/410447.html?timestamp=16242596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