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的關鍵之年。西部地區作為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鄉村振興的主陣地,是新階段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區域。研究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價值。6月19日下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徑及政策研究》開題論證會在西安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孫久文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司偉教授,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夏慶杰教授,復旦大學六次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小林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張伊娜教授,華中師范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陸漢文教授,同陜西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何軍同志,西北大學副校長、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吳振磊教授,西北大學社科處處長馬朝琦,以及該項目首席專家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永秀教授,子課題負責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郭俊華教授、吳豐華副教授、部分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研究生參加了開題論證會。孫久文教授擔任開題論證會專家組組長。西北大學社科處處長馬朝琦主持論證會開幕式。
吳振磊對專家組成員長期支持西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的建設和發展表示衷心感謝,并表態學校和學院將從各方面全力支持項目各項工作的展開。
孫久文主持論證環節。白永秀教授就項目的主要內容、研究思路、擬解決的重難點問題、創新之處、預期目標等作了詳細匯報。白永秀介紹,該項目立足于從解決絕對貧困到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戰略背景和鄉村振興任重道遠的現實背景,在空間上聚焦西部地區,在研究內容上聚焦有效銜接的路徑及政策,緊緊圍繞“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主題,在系統梳理既有文獻資料和深入開展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依循“背景分析+邏輯闡釋→頂層設計→路徑研究→案例研究→政策優化調整”思路展開,以期明確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徑及各路徑之間的關系,推進相關政策體系的優化調整,并建設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典型案例庫。
白永秀匯報了該項目提出的“3554”分析框架,即通過“三層次三維度”理論研究,設計五大銜接路徑,發掘推廣五類銜接案例,對現有幫扶政策分類優化調整進行討論,展開對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全面研究,既有助于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農村發展的理論內容,又能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政策優化方向。
白永秀匯報時介紹,通過項目研究,研究團隊將提出并形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理論分析框架,探索并分析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路徑,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貧困理論和鄉村振興理論內容的拓展與豐富,并積極向西部相應省、市提供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行動,以及二者有效銜接的路徑與政策創新、可推廣模式等內容的決策咨詢。同時以項目為平臺,按照“方向引領—團隊協作—導學相長”三位一體的經濟學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搭建起“學科帶頭人+指導教師+博士生+碩士生”四層次的研究團隊,依托項目構建激勵約束機制錘煉人才,培養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青年教師,10余名博士,30余名碩士。
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對該課題的研究思路和具體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該課題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創新點突出:一是在問題選擇方面,項目瞄準西部地區,這是實現有效銜接的重點區域和防止返貧、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區,同時項目聚焦于有效銜接的路徑及政策問題;二是在學術觀點方面,提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三層次三維度”理論,認為產業銜接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和關鍵,并列出退出、延續、升級、新增政策清單;三是在文獻資料方面,項目將構建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典型案例庫和數據庫。該項目研究既有助于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農村發展的理論內容,又能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政策優化方向;以白永秀為首席專家的項目組研究思路清晰、進度安排合理,研究基礎深厚,具備高質量完成此項目的能力。鑒于該項目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研究任務的緊迫性,專家組建議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實地調研,以充分掌握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現實狀況,以更好服務決策、指導地方實踐。
白永秀代表課題組成員對評審專家提出的問題予以回應,對專家組提出的建議表示了衷心感謝,并表態會認真吸收各位專家的建議,進一步完善課題設計,并與課題組成員精誠合作,盡最大努力高質量完成重大課題的研究任務。
原文鏈接:http://www.cssn.cn/zx/bwyc/202106/t20210621_53415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