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注重啟發式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
有一支優秀的教學研究團隊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可以說,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建立一支對馬克思主義真信、真懂、真教的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是講好故事的前提。
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課教師首先是信仰堅定的教師。“言為心聲”,教師只有從內心深處真誠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才能在行動上不遺余力地傳播馬克思主義,才能在大學生中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如果教師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都不夠堅定,那么講出來的故事就會缺乏底氣;如果教師自身都對故事心存疑慮,那么講出來的東西不會是信念堅定、富有感染力的。
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課教師是視野寬廣的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既是科學又是學科,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領悟能力和認識水平,進行研究式教學。否則,在教學中就會出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尷尬局面,學生對教師的認可程度也會受到影響。如果知識儲備不足、視野不夠,教學中必然會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余。
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課教師是具有家國情懷的教師。高校思政課更多的不是知識傳授的科學教育,而是體悟意會的認同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只有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激情,才能感動、打動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堅守課堂教學的主渠道
要“信馬”“懂馬”“教馬”首先要“學馬”,為此需要不斷深化教學內容,提升理論高度、學科寬度和現實溫度。其一是朝向馬克思主義事實本身。朝向馬克思主義事實本身是講好馬克思主義的故事的前提。我們通過定期舉辦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會”,研讀經典,耕讀文本,這樣就使得思政課“有內涵”。其二是擴展學術視野。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高度,不斷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對話,這樣才能使思政課“活起來”。為此,我們不僅鼓勵教師參加學術會議,而且舉辦學術研討會,以堅定教師的理論自信,提升學校的學術影響。其三是面向社會實踐。理論是灰色的,而實踐是鮮活的。我們組織通過思政課教師外出學習、考察等方式,提升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樣才能使思政課“接地氣”。
在堅守“內容為王”的前提下,我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針對社會發展趨勢和學生年齡特點,推行敘事式教學法,提升教學的感染力、說服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真理性與情感性、科學性與人文性、規律性與價值性的統一,講好故事,講清道理,形成富有哲理、情感和藝術的思政教育,使教育對象感到親近,從心靈深處愿意接受并產生思想共識和價值認同。
用好網絡教學新陣地
在堅守課堂教學主渠道的基礎上,還要不斷探索網絡教學新方式,通過設立思政課微信、微博、錄制MOOC等方式,引導教師利用新媒介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
2016年9月,我們設立西北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微信公眾平臺——思想者之家,講好馬克思主義故事、講清馬克思主義道理、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目前已經成功推送了200多期,包括經典人物的經典故事、中國傳統故事、中國革命故事、改革開放故事以及身邊的故事。平臺推送的故事與思政課教學線上線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同學們認為,通過閱讀故事,更加容易聽懂思政課,思政課更加靈動,對上思政課也更有興趣,積極性更高。
拓展實踐教學新領域
在拓展網絡新媒體的同時,我們還利用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資源開展實踐教學,不斷探索實踐教學新方式,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中國革命故事、改革開放故事、新時代故事。
在周公廟,帶隊老師現場講授了周公輔佐武王、攝政成王、營建洛邑、分封諸侯、歸政成王、制禮作樂等主要事跡和敬德保民、明德慎罰等主要思想,同學們理解了為什么周公被尊稱為諸子之師、儒道之源。在司馬遷祠,同學們了解到司馬遷的傳奇人生,對司馬遷在逆境中發奮圖強、自強不息,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完成《史記》撰寫的精神紛紛點贊。在張載祠,學生了解到張載的生平事跡,分享了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橫渠四句”的崇高境界。在蒲城王鼎故里,同學們在王鼎“尸諫回天聽”的義舉和“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的遺疏中感受到清末仁人志士抵御外辱、救亡圖存的氣節與無奈……
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同學們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了解到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歷程和革命精神。在習仲勛紀念館,師生學習了習仲勛的重要貢獻和英雄事跡,特別是被習仲勛“戰斗一生,快樂一生,天天奮斗,天天快樂”的精神所振奮和鼓舞。在楊虎城將軍紀念館,同學們了解到楊虎城將軍一生的光輝歷程,感受到他投身革命、堅決抗日的愛國情懷……
同時,我們還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在閻良飛機城,學生了解到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在韓城龍門鎮陽山莊村,同學們了解到陽山莊村的千年歷史變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陽山莊村領導班子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因地制宜,進行多種經營,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以改善民生為抓手,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在藍田縣葛牌鎮,同學們實地調研了改革開放以來,當地農民生活的變遷,增強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認同。
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敘事為紐帶,通過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建立了“一體兩翼”的思政課教學體系,這樣就使得思政課“活起來”,從而“火起來”,成為學生心中喜歡的優秀課程。
原文鏈接:http://paper.cntheory.com/html/2021-05/17/nw.D110000xxsb_20210517_2-A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