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黨史學習教育走“新”更走“心”

“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我們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應該如何將自己的人生筆墨揮灑于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畫卷上呢?”面對西大附中400余名初一學生,主講人趙凱凱如此講道。

趙凱凱是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他在輔導員鼓勵下走出學校到中小學去講黨史。當天,他以“青春不問西東 歲月自成芳華”為題,向同學們講述了西北大學杰出校友楊拯陸烈士和“三秦楷模”中亞考古隊隊長王建新教授的先進事跡,啟發(fā)同學們致敬英雄模范、繼承光榮傳統(tǒng)。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西北大學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青年學生為中心,激活青年學生“學黨史我先行,擔使命我在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青年學生從黨史學習中激發(fā)信仰、獲得啟發(fā)、汲取力量,用奮斗為青春代言,用拼搏為祖國喝彩。

社團帶動,發(fā)出青言青語“好聲音”

4月29日,陜西省高校首屆“青春微言”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比賽決賽在中國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落幕。西北大學的劉婷婷是參賽選手,她從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迥異人生講起,延伸到在抗疫中的黨員先鋒和戍邊保國的戰(zhàn)士們,通過一批批黨員沖鋒在前、一個個青年紅心向黨的生動故事,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和光輝形象。她的真情實感和舞臺風范得到評委一致認可,榮獲一等獎。

“賽學結合,以賽促學,我們積極發(fā)動社團同學參加各類演講比賽,把參加比賽的過程變成激勵學習的過程”,西北大學的指導老師朱夢鶴說。

“紅桅桿”社團是以西北大學馬克思學院學生為主建立的思政理論類社團。在學院黨委指導支持下,“紅桅桿”社團挑選一批理論功底好、表達能力強的骨干成員,組建成學生黨史宣講團,到農村社區(qū)、中小學校和校內黨支部進行宣講。還舉辦“紅心向黨,閱動馬院”讀書會,圍繞“黨史人物傳記”“共產黨的精神譜系”“百年史話”“黨的重大歷史會議精神解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五個專題分享心得體會。

科技賦能,構筑線上線下“同心圓”

西北大學博物館是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匯聚著豐厚的黨史學習教育資源。博物館將西安的一家科技企業(yè)自主研發(fā)的互動屏和VR技術引入進來,學生在博物館多媒體室,輕輕滑動手中的令牌,便能“暢游”近百所革命紀念館,帶上VR眼鏡,便能“穿越”不同歷史場景。這種“沉浸式體驗”的方式把沉睡在博物館的紅色資源喚醒起來。

“這是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一種全新的學習黨史的方式,打破了一種時空限制,讓歷史書本上的事件和人物‘活’了起來,讓我們更加身臨其境地走進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程。” 學生徐美婷說。

學生活躍在網上,西北大學黨史學習教育就跟進到網上。學校官方微信、視頻號和各部門、各學院新媒體矩陣推出的“新時代青年講黨史”“青馬公開課”“手寫紅色書信,感悟紅色精神”等專欄,像一塊塊磁石,把同學們牢牢吸附在周圍。

在“西大紅帆網”視頻號上,每天都更新一集“西大學子說·黨史小故事”特別節(jié)目。這些節(jié)目由學生策劃選題、學生進行主講,總共100集,包括紅色經典故事、革命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西大人的黨史故事四個板塊,全景式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革命英雄的不朽事跡和西大先賢的家國情懷。節(jié)目發(fā)布后不斷在學生們朋友圈刷屏,點擊量超10000+,轉贊評超1000+。

文藝創(chuàng)作,抒發(fā)愛黨愛國“赤子情”

4月26日,西北大學太白校區(qū)大禮堂坐滿來自陜西各界的優(yōu)秀青年代表,“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幾個金色大字在紅色背景映襯下熠熠生輝,這是陜西青年紀念五四運動102周年主題活動暨第九屆陜西好青年(集體)頒獎活動現場。燈光減弱,音樂響起,8名學生表演的開場舞《黨旗飄揚的方向》拉開整場活動帷幕。

除了開場舞,西大學生還參加“學黨史 偉業(yè)照初心”“強信念 青春心向黨”“跟黨走 建功新時代”三個篇章演出,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以人民為天》、朗誦《祖國萬歲》等精彩節(jié)目,表達了西大學生和陜西青年拳拳愛國之心,深深赤子之情。

與此同時,在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承辦的“奮斗正青春”2021年五四青年節(jié)特別節(jié)目中,西北大學學生參演了《奔跑的青春》《百年》《青春》《把未來點亮》《書寫青春華章》《英雄贊歌》《山水畫卷》等七個節(jié)目,展現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專業(yè)水平。

歌聲告白祖國、詩文吟詠時代。西北大學巧借文藝作品振奮精神、升華心靈的力量,引導學生用歌曲、舞蹈、話劇、朗誦、攝影等方式,把對黨的真情實感“唱出來”“演出來”“拍出來”,生動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強國志向、報國行為。

同心攜手,建設成長成才“加油站”

4月底,一場“品讀紅色經典,喜迎建黨百年”的黨史圖書分享和漂流活動在西北大學150名學生中啟動,和校內其它讀書分享活動不同是,這150名同學都是受到學校資助的困難學生。

在抗疫中綻放青春,服務黨和國家需求,建功立業(yè)新時代,是西北大學學生堅定不移的價值追求。

西北大學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生孫國棟近日作為陜西省屬高校唯一學生代表,登上了《人民日報》。品學兼優(yōu)的他在疫情期間主動為抗疫一線護士的子女提供義務家教活動35人次。

“待學有所成,我一定會響應國家號召,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希望有朝一日能用自己所學,回饋社會,回報祖國。” 他堅定地說。

原文鏈接: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0517/c437139-32105402.html

< 上一篇

思政課“活起來”,才能“火起來”

首屆“哲尋杯”西北地區(qū)大學生公共管理方案設計與決策對抗大賽在西北大學舉辦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