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召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座談會

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全面動員和部署。2月23日上午,西北大學召開“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座談會”。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社科處處長馬朝琦,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史濤,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劉杰,西北大學延安精神與黨的建設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梁星亮,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強等30多位相關學科專家學者,立足各自的研究方向,暢談黨史學習教育。西北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呂建榮主持會議。

“結合理論學歷史,是此次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特色。”梁星亮通過黨的歷史上黨史學習教育的回望與思考,闡明重視黨內集中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特色,目的在于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鍛黨性,以更好地開展工作、解決現實問題。梁星亮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部署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這次黨內集中教育的主題是學黨史,目的是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梁星亮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黨史學習的路徑,即“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明理”是明白一個道理。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我們要從具體的歷史學習中,領悟到背后一貫之的一個“理”,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增信”是增強信仰和信念。學習黨史要從黨史中尋找理論滋養、精神支柱,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尤其是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學習黨史更要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要看得清歷史大勢、抓得住歷史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到樹立“大歷史觀”,這意味著學習黨史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信仰和信念才能更牢固。“崇德”是加強黨性修養。“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由各個時期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范身上的一系列偉大精神所構成。這是百年黨史的紅色傳統、紅色基因。學習黨史要賡續這條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力行”是學以致用。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梁星亮說,黨史姓黨。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公開強調“樹立正確黨史觀”,體現了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歷史,把握黨史發展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立場觀點方法,凸顯了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堅決態度,為學習黨史提供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根本遵循。在黨史觀上,存在著正確和錯誤的區別。正確的依據是什么?是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而錯誤便是歷史虛無主義。一段時期以來,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尤其是政治思潮在一些領域沉渣泛起,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有人以“重估歷史”為借口,以“史料鉤沉”為幌子,妄圖歪曲歷史、割裂源流,否定黨史的主流和本質;有的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手段涂抹歷史人物與事件;有的丑化黨的領袖,對英模人物進行“戲說”“惡搞”;還有的對早有定論的漢奸、反動派、賣國賊等搞所謂“重新評價”“歷史翻案”等。歷史虛無主義有時披著學術的外衣,有時打著娛樂放松的幌子,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是科學評價歷史人物,正確把握歷史事件的根本方法,是批判歷史虛無主義錯誤觀點的法寶。我們傳播歷史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教科書層面,應該多渠道、真實地、科學地傳播,讓革命歷史、英雄事跡融入社會生活,成為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潛移默化中傳播弘揚正確的歷史觀。

“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就是拿中國革命史、黨的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黨帶領人民選擇的自己的道路,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黨史研究者,我們必須堅定‘四個自信’,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不斷提升研究水平,挖掘豐富史料,用令人信服的歷史事實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站在歷史交匯點面對現實,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妄自菲薄,喪失奮力前行的信心勇氣;也沒有任何理由妄自尊大,存有懶惰懈怠的意識和想法。因此必須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全面、客觀認識世情、國情,理性看待發展差距,清醒認識面臨的問題,堅定奮力前行的信心和決心,保持政治定力,思想定力和戰略定力,冷靜應對各方面嚴峻挑戰,在風雨兼程中堅定不移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未來。”西北大學特聘教授、西北大學延安精神與黨的建設研究院研究員姚文琦認為,要倍加珍惜黨的歷史,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通過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更好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更好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正確方向,深入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姚文琦表示,作為黨史的教學、研究工作者,我們借此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機遇,要帶頭學習、宣傳黨史,研究黨史,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理直氣壯的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做到守土有責,用黨的輝煌成就鼓舞人,用黨的偉大精神激勵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在教書育人的事業中,在黨史宣傳、教育中創新路、為資政育人建功立業。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馬朝琦認為,我們黨100年的奮斗史、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史、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富強史,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和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奮勇前進的征程,是一脈相承、環環緊扣的整體,我們必須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同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結合起來。在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不斷創造無愧于歷史和時代的突出業績。

“正如有人說的那樣:每當世界出現普遍性危機的時候,人們就會想到馬克思。我們也可以說,每當中國歷史迎遇歷史性考驗時,我們一定要去探訪延安。”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春泉說, 1938年9月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是延安時期黨史教育的起點。1938年10月,毛澤東在《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報告中提出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加強對黨的歷史的學習。毛澤東編撰的《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和《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等一大批理論文章和報告對黨的歷史進行了總結,也為黨史教育提供了鮮活而真實的教材。今天,習近平總書記《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價值。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黨員干部只有全面學習和了解黨的歷史,才能總結經驗,從中吸取經驗,服務于現代化建設,才能弄清路線是非問題,堅定理想信念,實現高度的團結和統一。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必須堅持正確黨史觀,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變的初心和使命,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黨的百年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治黨治國治軍的寶貴經驗和創新智慧,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革命精神和為民情懷,深深熔鑄于黨的紅色激流中,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與高校立德樹人的中心工作結合起來,以應有的學術自覺,做學習黨史、研究黨史、宣傳黨史的先鋒。”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有紅在發言中說,學黨史要用好學術理性,做到以學術講黨史,闡述清黨的歷史的三重邏輯。正確的黨史觀,就是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歷史,把握黨史發展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立場觀點方法,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這應當成為黨史學習中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根本遵循;要講清黨史的學理邏輯,用學術講黨史,通過挖掘黨史的邏輯性、系統性、真理性,增強黨史的說服力,實現黨史以理服人,以理釋惑,而不是從現象到現象、從文件到文件、從講話到講話、從概念到概念、把講黨史變成講故事、把講原著變成講教條,重點是要講出黨史的學理邏輯,講清黨史存在的現實邏輯,黨史演變歷史邏輯以及當時發展的內在邏輯;講黨史不僅要重視學術,更要重視政治,這應當成為思政課教師的自覺行動,講清政治邏輯,講清黨史中蘊含的政治規矩和政治規律,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西北大學延安精神與黨的建設研究院研究員張煒達,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趙璐,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部主任茍昭贇也進行了發言。

常江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宏大,思想深邃,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為我們深刻認識黨的輝煌歷史,汲取歷史經驗,繼承紅色基因,滿懷信心地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國家主流價值觀、維護國家安全,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固本培元,是我們廣大社科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和職責擔當。陜西是馬克思主義在國內傳播較早的地區之一,在陜西延安的紅色沃土上,毛主席生活戰斗了13個春秋,這里見證了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傳奇。西北大學各文科學院及研究院、所要結合自身實際,發揮自身特色,堅決貫徹講話精神,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要深入研究闡釋中國共產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百年歷史;要深入研究闡釋中國共產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保持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為人民著書立說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鮮明立場,我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全體老師要充分發揮自身才智,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

“作為一所百年高校,我們要充分發揮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優勢,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和全球風云中探究歷史規律,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從政治學、歷史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角度,對100年黨史進行多維度、多學科、多視域的研究和闡釋,力爭產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最后說,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個優良傳統。歷史,鐫刻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和精神脈絡,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和文化基因。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學習黨史,善于總結歷史經驗、凝聚前進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為我們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對全校師生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需要,是引導師生學習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歷史的需要,是激發全校師生科學認識“兩個大局”、堅定崇高理想信念、自覺承擔歷史使命、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我們全校師生要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充分認識開展黨史學習的重大意義。全校各級黨組織要把深入學習黨史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在學思踐悟中筑牢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中堅定初心使命,在融會貫通中汲取奮進力量。全校領導干部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全校掀起學習黨史的熱潮。全校黨員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培養正確的黨史觀、歷史觀,在學習黨的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中理清歷史脈絡,真正領會中國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切實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

原文鏈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2102/t20210224_5313630.shtml

< 上一篇

春風已度玉門關——記西北大學中亞考古

野生動物也“刷臉”? 學者研發動物識別系統助精細管理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