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進一步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推進中哈聯合考古和遺產保護工作持續深入開展,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伊塞克分中心成立大會在哈薩克斯坦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伊塞克博物館)召開,中國駐阿拉木圖總領事館蔣薇總領事發來賀信、哈薩克斯坦考古研究院院長阿坎·沃嘎爾、伊塞克博物館館長古麗米拉·穆赫塔洛娃、阿拉木圖州文化檔案館負責人古麗努爾·頓巴依、江多蘇中學校長阿依江·托勒烏、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趙榮、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丁巖等中哈雙方相關機構專家學者50余人出席。

簽署協議
成立大會上,趙榮與古麗米拉共同簽署成立絲綢之路考古研究合作中心伊塞克分中心的協議。古麗米拉館長被聘為分中心哈方主任;丁巖被聘為分中心中方主任,并受到了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文化和信息部在共和國日的特別表彰,感謝其為哈方國家繁榮和年輕一代的精神文明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和努力。

分中心揭牌和雙主任聘任
蔣薇在賀信中指出,在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元首的領導下,中哈關系進入新的“黃金三十年”,兩國人文關系蓬勃發展。自2017年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貴館共同就天山之麓古老絲綢之路上的拉哈特古城遺址開展發掘工作,為兩國文化合作和友好關系樹立典范。相信依托中國西北大學建立的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伊塞克分中心,將為中哈以及中國-中亞考古合作注入新動力。總領館將一直推動并支持這一領域加強合作。
古麗米拉在致辭中感謝絲路考古中心對伊塞克博物館和她本人的信任。她表示,伊塞克分中心是建立在中哈兩國8年來聯合考古、共同研究取得的豐碩成果和信任友誼的基礎上成立的。相信在中心的支持下,在中哈學者的努力合作下,分中心會取得很多新成果。
趙榮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中心的成立背景與建設進展,深情回顧了中哈在聯合考古與遺產保護領域的合作緣起與歷程。他指出,絲路考古中心是由中方倡議、五國合作共建的國際化考古合作平臺,在陜西省文物局的牽頭和西北大學的實施下,統籌陜西省內考古研究力量,面向中亞開展聯合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15年,陜西省文物局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文化體育部、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國家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中哈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合作。2016年以來,在古麗米拉館長等哈方同仁的協助支持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伊塞克博物館聯合開展拉哈特古城遺址考古,開啟了中哈兩國第一次考古合作。8年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階段性的豐碩成果,雙方在文化遺產合作中結下了深厚友誼,這也是中心將首個境外分中心設立在伊塞克博物館的主要原因。
趙榮表示,在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設立分中心是進一步落實峰會成果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依托工作地所在國家和區域相關學術機構搭建平臺和統籌資源,建立穩定長效合作機制,持續深入開展聯合考古和遺產保護相關工作。伊塞克分中心將聚焦金人及金人墓地、伊塞克區域古代遺址等,以項目為引領,將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公共教育等相結合,開展聯合考古、遺產保護和文化交流等工作。希望在中哈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將分中心建設成為在中亞地區具有示范引領的高水平研究平臺,為絲路文明交流互鑒和民心相通作出新的貢獻。

考察金人墓地
揭牌儀式后,與會人員圍繞分中心目標定位和未來合作計劃等進行圓桌會談,中心代表團實地考察伊塞克博物館新館、金人墓地、拉哈特古城遺址等地。

圓桌會談
伊塞克分中心的成立引起了哈方社會的廣泛關注,哈薩克斯坦國家門戶網站、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文化和信息部網站、阿拉木圖州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報道。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g66JwlMD3TcaAHvbGQfQ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