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西北大學在長安校區召開秦嶺綜合研究專題研討會。西北大學校長孫慶偉主持會議并講話,規劃與學科處、科技處、社科處負責人和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學者代表參加會議。
會上,秦嶺研究院董云鵬教授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例分析了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發展趨勢,并從深部地質過程、淺表構造地貌、氣候環境變化、生態系統演變、人類文明傳承、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介紹了秦嶺綜合研究的思路和設想。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凝練方向、培育團隊、有組織科研、智庫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研討,并就聚焦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統籌優質資源協同開展秦嶺學綜合研究形成了廣泛共識。
西北大學校長孫慶偉在總結時指出,秦嶺是中國的地理標識,是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和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闡釋好、保護好、利用好秦嶺這座“科學寶庫”,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西北大學地處秦嶺北麓,學科綜合優勢突出,要面向國家所需、緊扣陜西所要、立足西大所能,深入推進秦嶺學研究,體現西大學人的使命擔當。他強調,一是要發揮優勢,培育學術創新新增長點。學校在秦嶺綜合研究領域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學科優勢、人才優勢,要聚焦秦嶺的闡釋、保護、利用,深入開展秦嶺地質地貌、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開發利用等領域的綜合研究,積極搭建大平臺、籌劃大項目、產出大成果,以學術傳播力提升學術影響力、以學術話語權爭取學術主導權,將秦嶺學培育成為學術創新的新增長點。二是要統籌資源,強化有組織科研。要有效匯聚各類創新要素,將秦嶺研究院作為強化有組織科研的試點平臺,論證凝練交叉研究方向、組建高水平研究團隊,改變單兵作戰、力量分散的現狀,強化集群攻關的系統性科研創新模式。三是要主動作為,彰顯西大貢獻。要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求,實現學科鏈、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西大貢獻。
2020年4月國家領導人來陜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為我們闡釋、保護、利用秦嶺指明了方向。我校長期致力于秦嶺綜合研究,地質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文學、考古學、經濟學、歷史學、哲學、中藥學、食品科學、環境科學等眾多學科領域的一大批學者長期從事秦嶺相關研究,在秦嶺構造過程與生態環境保護、秦嶺演變與文化傳承、秦嶺生物資源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等領域具有深厚積淀,產出了一批學術研究和咨政建言成果。本次研討會是西北大學繼2021年秦嶺多學科聯合科學考察以來又一次聚焦秦嶺學研究的重要學術活動,旨在緊密對接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需求,謀劃形成多學科、系統性秦嶺學綜合研究體系,標志著西北大學秦嶺學研究邁出了新的步伐。

會場

交流發言
原文鏈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4BohsdnKj4LGtojQBGgsqg0?ADTAG=tgi.wx.shar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