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發表大氣急流研究成果

近年來,熱浪、洪水、干旱等極端天氣在全球范圍內頻發。人類如何揭開這自然謎題?近日,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徐國保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期刊Nature(《自然》)發表長文“大氣急流影響了歐洲七個世紀的極端事件”,從大氣急流的位置變化,對歐洲森林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的影響進行了探討,揭示了西北歐和東南歐之間對比鮮明的氣候條件對農業、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急流是位于上層大氣中的高速風帶,分別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由西向東環繞地球。急流位置的變化會導致天氣狀況的改變,包括熱浪、洪水和干旱等極端事件,進一步影響農業生產力和全球糧食安全。然而,人類對工業化時代之前急流的變異性及其影響了解非常有限。

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來自歐洲各地的對溫度變化敏感的樹木年輪樣本,重建了過去700年的急流變化。年輪中每年春天的樹木密度較低,夏天的樹木密度較高,對溫度較為敏感,通過對來自巴爾干半島、阿爾卑斯山和不列顛群島的樹木年輪進行詳細的數據分析和長時間的比對、交叉定年、重建,研究人員推斷過去700多年里急流的緯度位置變化歷史,發現西北歐和東南歐的氣候“偶極”現象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存在,并且在北極急流位置異常偏北或偏南時最為顯著。研究團隊利用了現有的氣候重建數據以及數個世紀以來關于熱浪、干旱、洪水、風暴、收成、饑荒、疾病等歐洲豐富且可靠的文獻數據集,發現了急流緯度位置的極端變化與生物物候(葡萄收獲)、農業經濟和人類人口影響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

這項研究成果加深了人類對工業化之前自然氣候系統變異性的理解,為改善研究人員賴以預測未來氣候的氣候模型提供了關鍵數據,并揭示了自然氣候變異如何影響人類社會,得到了古氣候學、氣候學、生態學、歷史學、植物學、環境科學等各個領域研究人員的關注,并計劃對急流對其他地域乃至全球極端氣候的影響進行進一步研究

原文鏈接:

央視新聞: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0012889293858856036&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72f8d8b3-4c73-49dc-b941-fe5b5972278c

中國新聞網: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293774.shtml

起點新聞: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533688?31=

< 上一篇

科技賦能中國精細化工產業,第三屆全國精細化工大會將于西安舉辦

Chinese Professor's research on jet streams and European climate published in Nature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