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北大學第三屆華大創新班全班24名同學中,23人保研至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水平院校或科研機構,1人考研至中國科學院大學。

華大創新班是西北大學與華大集團根據雙方人才培養的創新機制和教學資源優勢,依托國家級一流專業生物科學、省級生物科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2.0,參考基地班標準設立的,是“產學研”交叉培育、實現雙贏的創新教學實踐。
華大創新班班主任厙夢堯副教授說:“西北大學和華大集團的人才聯合培養是一項合作共贏的舉措,華大作為基因檢測的標桿企業,提供基礎性科研訓練和最前沿的業界視野給學生未來科研道路啟發。”
“堅持‘產學融通、雙創提升、精準培養’,華大和西大合作緊密,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共同研發特色課程,共同開展教學活動,共同落實實踐教學任務、共同實行教學質量監控,全過程開展學生跨校、跨企培養。”生命科學學院本科教學副院長張亞妮教授說。

“高精端”科研實驗平臺領先生命科學行業平均水平,華大擁有一套完善的測序分析系統,其測序技術在全球名列前茅。在精準健康所宏基因組中心,丁一真同學說:“華大的測序技術目前非常的成熟,在篩菌的工作量很大的情況下,數據出的非常快,效率很高。”

對于創新班的同學們而言,在華大實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新的領域、提升自身認知與水平的過程。在國際青年學術論壇獲得與國際友人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在“開講啦”系列學術講座了解到各領域的前沿研究;在同行學堂的線上課程推進項目進展,增加知識儲備。“前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講座”的特色課程教學模式讓創新班的同學們跳出學生的思維局限,真正接觸到生命科學領域的深層次問題。
近年來,學校在協同育人方面,鼓勵院系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解決行業產業實際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打造產學研用人才培養“試驗田”。華大創新班充分融合西北大學學科優勢和企業科研創新優勢,在課程講授、科研訓練、實習實踐等方面同華大集團開展深度合作,極大提升了專業社會適應度和人才培養質量。
談及創新班的情況,輔導員范銘沁老師說:“在日常學習中,大家你爭我趕,形成了良性的競爭氛圍,創新班同學不僅在成績上表現優異,更重要的是他們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都很強,也能夠較快適應新環境。”2人獲2022-2023年度西北大學“學生干部”稱號,1人獲西北大學“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王耀東獎學金,金域醫學獎學金,校級一二三等獎學金……獎學金覆蓋率高達90%!

據了解,大學期間,該班學生在科研和競賽道路“雙開花”,其中18人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研究暨實驗設計論壇等各項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4人獲得國際級獎項,13人獲得國家級獎項,4人獲得省級獎項,3人獲得校級獎項。
生命科學學院十分重視同學們的科研能力,對專業領域內含金量高的競賽,由學生主導,學院提供完善的“后背力量”支撐,在經費、實驗室、導師等多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助力學生們取得競賽成果。iGEM社團專門組織并協助對國際遺傳工程的機器設計競賽感興趣的同學參與,創新班班長劉毓涵同學作為核心成員參加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獲國際銀獎。在科研準備中,遇到初始的“新手期”和過程中的“瓶頸期”,老師們的耐心指導和細心操作總會讓同學們重振旗鼓,丁一真同學作為項目負責人參與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獲得國家二等獎。郭蘭同學主持一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并順利結題。
在聯合培養過程中,學生們達成了從無到有獨立負責項目的轉變,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嚴號棋同學進行的是胚胎神經嵴的發育和分化的研究,在華大導師的引導與幫助下,以第一作者在《中國醫藥導刊》2024年第26卷第1期發表論文《西班牙精準醫療發展現狀及納瓦拉1000基因組計劃(NAGEN1000)》,“筑夢先鋒”本科生黨支部副書記陳鈴芳同學作為第三作者發表SCI二區論文。這些階段性的成就,是華大對學生們深厚信任和高度重視的結果,也是全體同學一年來團結協作、辛勤工作的成果。
“共同開拓生命科學新天地,砥礪奮進生命高峰”是創新班延續至今的聯培理念,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付愛根教授說:“西北大學攜手華大集團,聯動發揮校企教學資源優勢的做法已經成為華大全國推廣的典范。未來,我們將以創新班的培養實踐經驗為基石,探索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努力在生命科學和‘大健康’人才培養領域形成全國獨樹一幟的‘西大模式’。”
原文鏈接: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8A09WJ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