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項改革”實施以來,不但激發了科研人員投入科技成果轉化的熱情,也圓了許多人的成果轉化之夢,西北大學化工學院教授胡軍就是其中之一。從“高校教師”到“企業家”,跨界的雙重身份,讓這位“80后”教授不僅拓展了科研的思維,也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公司成立之前,我只需要做好我的教學工作和科研成果,每天的生活和工作的環境都在校園里,相對比較簡單和封閉。”2022年,胡軍正式成立了陜西龍麟納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龍麟納纖),他擔任該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所孵化的種子科創成果帶頭人之一。

胡軍如今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教學任務、技術研發,還有公司運營的各種問題需要處理。“雖然很辛苦,但感覺很有干勁,對我個人成長幫助很大。以前科研的時候不計成本,只考慮性能方面因素,面向市場以后,更多地是要兼顧成本,考慮市場化的東西。”

在此之前,胡軍一心撲在科研上。多年來,市場上的功能性涂層成本高、價格貴、耐磨性差,而隨著全新超疏水涂層的正式商用,解決了這一大頑疾,這背后的創新者正是胡軍和他的科研團隊。

生活中,小到一件雨衣、一雙手套,大到飛機機身、鉆探機葉片,無不與潮濕污垢相伴,由于這些材料的常年“涉水性”,其老化報廢也十分迅速。如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這是多年來疏水涂層材料所需攻克的方向。啟發于自然界中動物們的先天機能優勢而開展的仿生學工作,胡軍從研究生開始,深耕功能涂層材料的研究升級工作,試圖將超疏水特性賦予材料之上。

科技的發展,很多時候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從上九天攬月到日行千里,每一項技術突破都在改變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關于超疏水性質,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就有荷葉,它的表面具有超疏水性的物質,胡軍團隊所研發超疏水涂料就通過設計不同結構和物化特征的固體涂料賦予其新的附加功能,具備防水、防霧、自清潔等諸多功能,達到“哪怕河邊走,也能不濕鞋”的效果,在生產生活中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是一種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技術。

更深層次地說,開發出一款國際領先高耐久、低成本、防黏附特種納米材料,應用于超疏水涂層領域,可以解決推進劑黏附、無人機結冰、雷達結垢等問題,通過這種功能性的涂層,真正實現產品“出淤泥而不染”。據統計,相關行業市場需求已超100億。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技術攻關。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解決了材料價格昂貴和耐磨性差的問題,為功能涂層的工業化生產開辟了新的賽道。”回顧自己的研發過程,胡軍深有感觸。

目前,這種產品運用非常廣泛。在防膠水、防冰、防污垢三個領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胡軍舉例說,高鐵或者飛機在運行過程中,遇到冰雪天氣,冰會附著在設備上導致運行出現問題。“我們這種材料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大大減少冰的附著,提高了設備的安全效能。”還有汽車在行駛中會有污垢塵土附著在表面,如果在表面涂上疏水材料,灰塵會很難粘上去,即便是粘上了,水輕輕沖一下就干凈了。

而對比國內國際上少有的同類型的產品,胡軍坦言,他們的產品在耐久性和性價比上更有優勢,市場化門檻更低。“這也是我們的技術和產品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看中的主要原因。”在胡軍看來,他和團隊趕上了好時候,“當前我們國家十分重視對新質生產力企業的支持力度,整個產業轉型也需要更多新的技術加以實現。將產品做得更好,向新質生產力方面靠攏,成為科研工作者新的向往。”

自2021年秦創原平臺啟動以來,陜西便把“創新驅動”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讓科研成果在此取得最大化價值,讓創業者在此感受最愉快的創業體驗,讓更多高校企業創新成果服務于社會發展,是秦創原不斷發展的重要目標。

而胡軍與秦創原的第一次“接觸”并不順利。2021年,在學校組織的一次講座上,胡軍接觸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他可以將多年研發出的技術從校園內帶到市場上。“不可思議,從來不敢想,這是我第一次親身的感受到政策帶來的重大轉變,在此之前,即便有這種想法,也是很快勸住自己,太多的顧慮,太多的困難,不敢往前想。”聽完這次講座,胡軍心中仍有太多顧慮,很長時間沒有進展。

從“不敢想”到“放手干”,胡軍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十幾次的溝通,正是因為工作人員一對一耐心地輔導和溝通,讓胡軍對這個平臺建立起了信任,決定“闖一闖”。“在此之前,我對公司的運作一無所知,但接待我的工作人員會針對我不同的問題進行梳理、解答、解決,讓我籌備公司的思路越來越清晰。”2022年年初,胡軍順利的通過了平臺的答辯,其項目也入選陜西省秦創原特種功能涂層關鍵材料可控合成“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

2022年年底,胡軍公司的賬戶上就收到了來自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扶持基金100萬。主動上門服務,定制安排培訓,量身“開疆拓土”……一系列精準“動作”令創業早期摸不著“門道”的胡軍團隊快速入軌。胡軍認為這也是秦創原之所以能吸引眾多人才和產業花落至此的重要原因。

隨著一步步的開拓,2024年6月份,成立僅一年的公司產品年產值達到五六百萬元,開始盈利,產品也被廣泛應用。提到未來的發展規劃,胡軍和他的團隊充滿信心。“一方面,我們將不斷迭代我們的技術,另一方面,快速學習和轉變開拓思維,對接更多的客戶,讓技術鋪開到各個領域。”盡管繁忙的科研和公司業務讓胡軍難得有休閑時間,只能依靠上下班往返間隙騎自行車鍛煉身體,但想到未來的發展前景,胡軍干勁十足。

立足于科技美學的西安本土生物科技企業——巨子生物目前已經上市,成為中國重組膠原蛋白行業先行者及領軍者,他的創始人和技術研發團隊就誕生于西北大學化工學院。“我希望我們的企業能夠像巨子生物一樣不斷成長壯大,當然也離不開我們團隊不斷地努力和奮斗,對未來技術的研發、對企業的發展,我很有信心。”胡軍說。
原文鏈接:http://toutiao.cnwest.com/data/sxtt/share/news/2024/07/12/content_2796536.html?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