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改編自亦舒作品、由劉亦菲等明星主演的電視劇《玫瑰的故事》很火,劇中的女主玫瑰聰慧果敢、自由創作生命、堅持做自己的故事引發不少女性共情,成為當代女性的榜樣。
現實中,我們同樣能看到不斷攀登的女性。近年的高校畢業季,在碩博畢業生典禮現場,時常能看到“媽媽們”,她們帶著孩子、家人來到典禮現場,一起見證收獲成長的時刻,也讓下一代看到了媽媽奮發向上的模樣。
當今時代,努力實現個人價值的女性越來越多,即使有了孩子,她們依舊不放棄努力,也正是因為有了孩子,她們想做更好的自己。
故事1
工作8年后考研成功 帶雙胞胎參加自己畢業典禮
近日,在西安財經大學畢業典禮上,碩士研究生畢業生陳女士帶著一對雙胞胎來到現場,4歲的寶寶們與家人一起,從廣東趕來,與媽媽一起,感受收獲成果時的喜悅。
“碩士是我一直想圓的一個夢”
1992年出生的陳女士是廣東人,2010年考上廣東財經學院,學習旅游管理。2014年大學畢業后,在深圳一家銀行上班。
2017年陳女士回到老家廣東韶關工作,同樣在銀行上班。2018年,她結婚了。
期間,一直不愿停止學習的陳女士自學考了金融相關的證書,她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提升,業務方面小有成就。2019年,陳女士懷孕,次年生下龍鳳胎,一家人感到非常幸福圓滿。
看到這里,大家都會認為陳女士是中國不少女生的縮影,過上了傳統意義上安穩幸福的小日子。不過,在陳女士的心中,萌芽著一個考研夢。“碩士是我一直想圓的夢,另外,在畢業后的工作中,能感受到競爭很激烈,專業能力很重要,只有自己實力過硬,才能不被取代。還有,有了小孩,我覺得家長不要自己雞娃,而是要做孩子的榜樣,自己很自律,去學習去奮斗,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近日,陳女士講述,首先她考量了這件事情的可行性,主要是孩子方面,“我和老公兩家的老人都非常好,他們可以幫忙照顧小孩,當然期間我也會在有限的時間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陳女士想好后,與家人商量,一開始,家人也是認為,她工作不錯,生活過得挺好的,而且孩子們也需要媽媽的陪伴,大家對這件事有一些擔心。“但我覺得我要居安思危,總會有更優秀的人出現,眼光要長遠。我從各個方面分析,從孩子角度,是榜樣的力量,從家庭長遠發展,是向上家風的傳承。最后,家人非常支持我。”陳女士說,她老公經商,無論是照顧孩子還是經濟方面,都給了她強有力的支持。
老人老公全力支持 她一次“上岸”
2021年,陳女士開始將考研變成行動。“西安是一座文化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名勝古跡多,博物館多,唐詩氛圍濃,我一直想去。專業方面,西安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很適合我,所以就鎖定了目標。”陳女士回憶,“休息時間都用來學習,上班時中午休息會復習,下班后,照顧孩子們,差不多9點,把孩子們哄睡,我就開始復習,有時候會學到晚上1點。其他時間,孩子們由兩家老人幫忙照顧,老公也抽時間陪伴孩子。”
就這樣堅持了半年多,“信念在那里,非常想把一件事做成功,所以就會克服一切困難。結果第一次考試后,就上岸了。”陳女士說,作為一個工作已8年有兩個小孩的媽媽,要想做成這件事,除了自身的毅力和勤奮努力外,沒有家人的支持是不行的。“所以我永遠感謝老公、婆婆,還有我自己的媽媽,把小孩照顧得很好,讓我沒有后顧之憂。我記得那段時間,媽媽為了讓我有更強大的身體備考,每天為我做營養餐,營養搭配均衡。”
2022年,陳女士來到西安,30歲的她成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圓了自己的夢。
“研一的課程比較多,我就在學校好好上課,每天一有時間,就與孩子們視頻。假期會回到家里,與孩子們、與家人團聚。有時間了會在西安的景點走走。”陳女士說,到了后期寫論文的時間,時間相對靈活一些,陪孩子的時間也就多了。“總體來講,這幾年的時間,我覺得很充實,收獲很大,專業方面得到了系統地學習和提升。孩子們也茁壯成長,他們也收獲了一位比之前更優秀的媽媽。”
目前,陳女士回到了廣州韶關,開始了新的工作,新的生活。

故事2
媽媽帶5歲半女兒參加博士畢業典禮 “見識場面”
2022年6月,在房女士的博士研究生畢業典禮上,她5歲半的女兒來到現場,孩子也穿戴著畢業禮服,這是媽媽特意為她租來的。一方面,她希望女兒能見證自己重要的時刻,另一方面,她也希望女兒見識一下這樣的場面,激發激發孩子。
爸爸是大學教授 自己也想成為博學之人
博士媽媽房女士說:“女兒已有的認知,對盛大的典禮是有記憶的。這也是我一生一次的難得機會,所以想給女兒留下印象。”
如今,房女士已是西安一所高校的老師,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熱情工作著,回想起一路奮斗的過程,房女士最想分享的一句話就是:“干就完了!”
85后房女士是內蒙古人,2005年,她考上當地的一所大學,學習建筑學專業,本科5年,她扎扎實實學了5年,畢業前,還想再深造,選擇了在建筑學專業更有優勢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她很順利地考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
3年后,她順利畢業,并進入西安一家建筑設計院工作。“國企,挺穩定的,但在實際工作中,我漸漸感到,對于一些知識點還可以研究得更深入,總覺得自己如果能繼續提升,將來會有更廣闊的天地。再加上我爸爸是一名大學教授,喜歡讀書,從小家里有這個氛圍,我對讀書也很感興趣,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所以就有了考博的念頭。”近日,房女士說,工作差不多一年后,她幫外地的同學報名博士研究生考試,就把自己也報上了,計劃與同學一起考博。“因為平時也在鉆研和學習,一直保持著學習的習慣,備考時間內,利用業余時間,加了把勁,沒多想,當時就一心投地地學習,沒想到一次就考上了。”
讀博期間一直租房住 “逐水草而居”
2014年,房女士成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一名博士研究生,繼續研究建筑學領域。博士在讀7年,她與愛人迎來了女兒,也經歷了疫情。
2017年,房女士生了寶寶,最讓她感恩的是,老公、公婆都全力支持她的學業,“孩子有公婆幫忙照顧,我爸媽也可以兜底,老公也是做建筑設計工作,工作穩定,所以,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業中來。”
那些年,年輕人都在積極買房,為了買房想盡各種辦法,但房女士卻不著急。在她看來,青春年華要為遠大的抱負而奮斗,這個顯得更迫切,沒有必要因為房子困住追求夢想的腳步。“當時,我們一家在公婆樓上租了一個老房子,租金很便宜,沒有房貸高。我和老公都懂建筑設計,所以把房子內部設計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很溫馨。樓下就是公婆家,照顧和陪伴孩子很方便。”近日,房女士說,在全家人的支持下,2021年,她順利畢業,因為疫情原因,畢業典禮于2022年舉行。
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她如愿成為一名大學老師,全家人因她而驕傲,“盡量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備課一般要下很大的功夫,想把最好的都教給學生。”房女士說,后來,他們有能力買房子了,不過為了上班和孩子上學方便,他們又準備租房子,“可能我是內蒙古人,骨子里有這種逐水草而居的性格。”
房女士認為,人生是自由的,全力以赴向上攀登、實現理想是最重要的。“考博前,一開始老公也為我擔心,因為考博是一個大工程,但是我始終覺得不用想那么多,來了事不怕事,干就完了。”


故事3
工作6年后考上碩士研究生 畢業典禮帶兒子來現場
2023年畢業季,33歲的古女士也迎來了自己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典禮現場,古女士8歲的兒子也來到現場,他說,他也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博士。
想增長知識閱歷 選擇在西安深造
古女士是山西運城人,1990年出生,2009年考上山西師范大學,學習美術專業。2013年大學畢業后,在當地一所學校當美術老師,有編制,工作穩定。之后結婚生子,生活過得很安穩。
“工作生活都很穩定,不過我一直有讀研的夢想,也想增長一下知識閱歷。大學畢業6年后,2019年,我給家人說了自己的想法。老公、公婆非常支持,他們很開明。”近日,古女士說,決定之后,她開始查詢高校信息,“首先選城市,想來西安,運城離西安不遠,讀研更方便。再者,西安是一座文化之城,高校實力雄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這里上學是非常好的。”
最終,結合專業情況,古女士選擇了陜西科技大學美術專業。備考的時間里,除了上班以及必須要照顧孩子的時間,其余自己休息的時間全部用來復習。
“白天利用中午的時間學習,晚上照顧孩子后學習,周末也同樣,一有時間就復習,努力了半年多,考上了。”古女士說,接下來的3年時間,很辛苦,壓力還是挺大的,“好在運城距離西安不遠,交通也方便。上課要認認真真,論文也是反復修改。”
確定目標 為之努力 就有可能實現
最讓古女士感動的是家人的支持,“有時間時,老公會帶著孩子來西安,一家人團聚,我也能兼顧陪伴孩子。平時,公婆會幫忙照顧孩子,讓我能放心完成學業。后期在完成畢業論文階段,時間相對靈活一些。”
憑著自己的努力,家人的全力支持,古女士順利碩士畢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首先自己要成為奮斗不息的榜樣,孩子才能耳濡目染,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古女士說。
碩士畢業后,古女士在西安的一所學校開啟了新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也從山西運城遷到了西安,孩子也開始在西安的學校上學。正是因為有了古女士努力提升改變,一家人的生活也隨之走向了一條更好的路。
古女士想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女同胞:“人要有夢想和目標,當你確定目標,一心付出行動,為之努力,這樣夢想就有可能實現。”


故事4
博士媽媽為學術理想奮斗 老公甘當“奶爸” 公婆為她驕傲
2024年畢業季,吳女士博士畢業,這時的她,35歲,有一兒一女,一個圓滿幸福的家庭,工作在高校。
她的故事又是什么樣的呢?她是如何一步步通過努力獲得現在的成果呢?
家人變“親友團”來學校接她
吳女士是西安人,1989年出生,2007年,考上了西北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大學期間,她就立志考研。2011年,她通過努力如愿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行納米材料研究。
“當時正好趕上了學校與中科院聯合培養的機會,2014年碩士畢業后,很幸運,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正需要科技考古方面的技術人才,我如愿入職實驗員崗位,屬于專業技術崗位。”近日,吳女士說,工作后,她體會到,她不僅要懂科技,還應當懂考古文物專業,這樣可以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出色,所以當時就有了考博的想法。
吳女士老公碩士畢業,工作穩定,他們曾是大學本科同學。2016年,他們有了兒子。老公也是西安人,雙方父母都在西安,老人們幫忙照顧小孫子非常方便。
全家人非常支持她考博,2017年,吳女士全力備考,選擇了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文物保護研究方向。“我家離學校稍微有點遠,記得當時我在學校復習到晚上,我老公經常開車來接我,公婆抱著孩子一起來,他們就像一個親友團,用行動給我力量。”近日,說起備考時家人的付出,吳女士依舊很感動。
憑著多年來的基本功,以及備考期間的努力,吳女士考上了,2018年,她開始了博士學業。
孩子也來到野外 看媽媽采樣調查
3年后,學業有了一定積累,2021年吳女士迎來了寶寶女兒。“確實累,學業、工作、家庭、孩子,必須高效管理時間。我們經常要去野外做調查,我老公就經常帶著孩子也來到野外,讓孩子看看媽媽怎么采樣,讓孩子實地感受歷史文化,這時候,孩子也會認真地看、聽。”吳女士說,平時,兩家的老人幫忙把孩子們照料得很好,“忙碌之余,我會在周末開辟出親子時間,不看手機,不干其他任何事,就是全心全意陪孩子,經常會與孩子一起讀書,沉浸式閱讀。其他時間我都一心撲在論文上,即使到了春節,我也一般只休三天假。”
有時候,孩子也會去看看博士媽媽的實驗室,“可能受家長影響,孩子對文物很感興趣,去了博物館,會很認真地聽講解。”
2024年,吳女士博士畢業。自己的家庭也在一年年地收獲著幸福,“我家每年都會有一個儀式感,就是穿著統一的衣服,拍一張全家福。”吳女士說,“我老公、兩家老人為這個家付出太多,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包容,就很難有今天家庭的面貌。”
吳女士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到老,學到老,一直在學習,需要落實在行動上。自己成為一位勤學的媽媽,才會為子女做出一個好榜樣。”
近日,吳女士的老公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她是一位做事認真負責、待人真心誠懇的人,對科研一絲不茍,心懷學術理想。化身奶爸的我竭盡所能為她創造科研空間,盡力降低二寶對她博士之路的影響。作為愛人,對她的信任與支持,不僅始于她決定讀博之念,更不會止于她博士學位授予之刻,科研之路漫漫,生活之路燦燦,惟攜手共進,方同享時光繁華。”


記者手記:
在現有條件下
努力到無能為力
拼搏到感動自己
采訪對象是隨機尋找的,總結下來,發現是兩位85后、兩位90后。整個采訪過程,我都被4位女主奮斗不息、自律勤學的經歷所打動,他們的真實故事也再次印證了,如果你有夢想,并為之付出努力,肯下功夫,專注鉆研,堅定不移地向著目標努力,是很有可能會圓夢的。
很多女生認為,已經結婚生子,家庭瑣事早已把時間占滿,怎么可能有時間再去提升改變自己?首先,我們要愛自己,其次要相信自己,只有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媽媽、更好的其他角色。所以,在這個時代,女性完全可以顛覆傳統的觀念,喚醒自己,覺醒并奮斗,努力成為光彩奪目的自己。
當然,有了孩子以后,女性有了媽媽的責任,同時也有生存的壓力,從采訪的4位女主看,她們無一例外,都有強大的后盾,有家人的幫助和支持,所以,一切根據客觀情況,盡力而為,在現有條件下,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華商報:https://www.huashangtop.com/topi/1/34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