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員“入群” 開放合作凝聚“上合力量”

7月4日上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成員國領導人簽署接收白俄羅斯為成員國的決議。成立23年來,上合組織從6個成員國發展成為擁有10個成員國、兩個觀察員國、14個對話伙伴,地理范圍涵蓋亞、歐、非三大洲的綜合性區域組織,聚力發展令世界矚目。

“從安全合作起步,到安全與經濟合作‘雙輪驅動’,再到衛生健康、安全、發展、人文‘四個共同體’多軌并進……上合組織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已成為本地區的安全屏障、合作橋梁、友好紐帶和建設性力量。”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盧山冰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際局勢動蕩、地區矛盾沖突不斷的背景下,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齊聚阿斯塔納,為維護世界和平提出“上合方案”,凝聚“上合力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上合“大家庭”再增員

7月3日至4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峰會主題為“加強多邊對話,尋求可持續的和平與發展”,國際輿論再次聚焦“上合時間”。

上海合作組織于2001年成立,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是上合組織最高決策機構,決定上合組織所有重大問題,此次阿斯塔納峰會是2024年上合組織框架內最重要的活動。哈薩克斯坦外交部長穆拉特·努爾特列烏表示,峰會首次開創性舉行“上合+”模式會議,邀請觀察員國領導人和相關地區國家領導人參會。上合組織秘書長張明和正在中亞訪問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應邀出席會議。

“參會人數如此之多是因為峰會為所有感興趣的國家提供了一個建設性的對話平臺。”哈薩克斯坦戰略研究所亞洲研究部首席專家阿利舍爾·塔斯特捷諾夫分析道。

在本次峰會召開前,多方透露可以期待上合組織觀察員國白俄羅斯在峰會期間正式成為該組織第十個成員國。7月4日,白俄羅斯成為上合組織中第一個領土完整在歐洲的成員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日前表示,上合組織成員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投資和創新生產的吸引力中心。對于白俄羅斯而言,上合組織不僅僅是一個國際組織,還是一個戰略前景,特別是在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文交流領域。

哈薩克斯坦國際通訊社分析指出,在國際形勢日益復雜化的當下,從沙特阿拉伯到馬其頓和塞爾維亞,許多國家都對與上合組織建立伙伴關系表現出濃厚興趣,越來越多國家期待加入上合“大家庭”。

“新成員的加入在當下意義非凡,說明國際社會對上合組織的信任普遍增加,上合影響力正在迅速增強。”國際關系學者、人類命運共同體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副主任瑪麗亞姆·拉扎表示,上合組織對地緣政治影響深遠,加入上合組織可以為本地區國家提供大量發展機會,因此上合組織能夠持續吸引潛在合作伙伴加入。

在盧山冰看來,上合“大家庭”再增員,不僅是成員國數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上海精神”在更大范圍內得到認可,標志著上合組織已成為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共同財富。

為地區發展貢獻更多“上合力量”

成立23年來,上合組織也為成員國間的經貿務實合作提供了穩定動能。2022年發布的《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年貿易發展報告》顯示,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總值20年間增長近100倍,占全球貿易總值的比重從2001年的5.4%增長至2020年的17.5%,上合組織成員國全球貿易影響力持續增強。

今年阿斯塔納峰會總結2023至2024年的活動成果,審議進一步加強上合組織,促進政治、安全、經濟和人文領域合作的問題。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霄日前表示,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將為地區發展振興貢獻更多“上合力量”。

盧山冰指出,在此次峰會期間,有3份重要成果文件尤其值得關注和期待:一份是峰會結束后將發布的“阿斯塔納宣言”,將高度概括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各方面的合作共識,提出新設想和建議;另外兩份是“上海合作組織關于各國團結共促世界公正、和睦、發展的倡議”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于睦鄰互信和伙伴關系原則的聲明”,將針對當今國際局勢動蕩和世界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闡述上合組織對國際形勢的政治主張以及深化組織成員國合作交流的原則宗旨和策略主張等,為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和諧、和睦,促進上合成員國密切安全經濟人文合作作出努力。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表示,上合組織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地區和世界的穩定與繁榮。哈薩克斯坦將上合組織視為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希望此次阿斯塔納峰會的成果能夠充分體現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

伊朗《德黑蘭時報》評論稱,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經濟體加入上合組織,對話伙伴的隊伍不斷擴大,南南一體化的趨勢正在加強。擴容后的上合組織匯集了歐亞大陸主要的區域一體化機制,可為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區域貿易自由化制定路線圖,并作為推進南南合作的關鍵框架。

“中國方案”豐富務實合作內涵

中國作為上合組織的創始成員國之一,一直為上合組織行穩致遠提出方案、引領行動。其中共建“一帶一路”正是務實合作的成功典范。

中歐班列常態化高效運行、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與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成、烏茲別克斯坦中亞第一長隧道“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順利貫通……中國-中亞陸上運輸網絡日益完善,從互聯互通到產能合作,從清潔能源到設施建設,從孔子學院到魯班工坊,中國同中亞國家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上合組織各方戰略持續深度對接。

“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對聯通相關國家基礎設施至關重要,有力推動地區貿易和投資合作。”柬埔寨貝爾泰國際大學資深教授約瑟夫·馬修斯表示。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達894億美元,同比增長27%。哈薩克斯坦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古麗娜爾·沙伊梅爾格諾娃表示,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上合組織相關議程實現協同增效,共同促進歐亞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等領域發展,刺激經濟增長,強化地區穩定性和連通性。此外,中國倡導在文化交流、綠色環保等方面進行合作,強調“軟實力”在國家之間構筑牢固關系的重要性,促進了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增強了凝聚力。

阿斯塔納峰會后,中國將接任上合組織2024年至2025年輪值主席國。這是時隔7年中國再次擔任主席國。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法蒂瑪·庫克耶娃表示,作為上合組織創始成員國之一,中國不遺余力參與并引領地區反恐合作,倡導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途徑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展現大國擔當。盧山冰指出,上合組織在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上,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推動落實“六大倡議”上發揮積極作用,在推動國際規則更加公正、更加合理、更加平等上作出中國貢獻。

本報北京7月4日電

原文鏈接: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j/202407/t20240705_15359664.htm

< 上一篇

研究揭示蝙蝠抗冠狀病毒的起源機制

我國科學家在蝙蝠抗冠狀病毒起源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