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紀中葉
月氏人從敦煌祁連附近出發
一路向西
到達中亞的阿姆河流域
正是月氏人的西遷
才有了張騫出使西域
尋找月氏人的這段歷史
也就此打開了中國同中亞友好交往的大門

20多年前
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
在隊長王建新帶領下
從中國西部出發
再次西行
到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等地
一路追尋月氏文化遺存
譜寫出新時代絲路通東西
長安復攜手的佳話

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是由中國倡議,多國合作共建,面向中亞、西亞、南亞,開展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的一個國際化平臺。
2021年成立至今,已與8個國家和地區的1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簽署了共建協議,平臺在學術合作上開放共享,聯合培養人才。

王建新,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20多年前,就是他,帶領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走出國門,開始了一場漫漫西行。

公元前138年,為了尋找月氏國,與漢廷聯合抗擊匈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出一條從長安綿延至中亞、西亞,串聯起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在隨后千年間影響著中原地區和西域的交往,這就是絲綢之路。

長期以來,我國絲綢之路考古研究局限于國內,缺乏走出去的實證研究,這一切的改變始于20多年前。

新疆巴里坤東黑溝——石人子溝遺址獲評2007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事實上,王建新團隊對絲綢之路的考古研究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

在對巴里坤東黑溝——石人子溝遺址調查研究中,王建新團隊發現這里很可能就是歷史上月氏人的故鄉。

《史記》記載 “大月氏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匈奴破月氏后,月氏西遷,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的共識,但大月氏最終去往何方,史書卻鮮有記載。

中原西出,萬里戈壁荒漠,彼時,我國對外考古還屬于探索階段。沒項目,缺經費,王建新團隊只能利用一次次參加國際交流,或私下組團的機會,往返中亞各國,一點點做著準備。

2013年9月7日、10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先后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也讓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的研究探尋有了更多的進展。

2014年開始,王建新帶領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在中亞各國的考古工作很快打開了新局面。隱入歷史塵煙的月氏人西遷足跡日漸清晰,也通過考古交流,讓中國和絲綢之路沿線各國聯結更加緊密。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U2ODk3Mw==&mid=2651035444&idx=1&sn=12dddbc4df116c4821703881a5400355&chksm=bcce44168bb9cd001c2ed5b72edc0f5dbb3ffc88fda27cea15633b79056376f41263fea4386c&mpshare=1&scene=1&srcid=11095nvNPDoR38IhBVYq5Nwb&sharer_shareinfo=e32514b9ac0d3782515cb8c5c744ba65&sharer_shareinfo_first=5a75d259bdeea313923376ff1436083a&poc_token=HP6nTWWjbDCk5WH1cT02YOnclra3hQOrRqxNIX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