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鑄魂固根本 立德樹人建新功 以主題教育新成效繪就一流大學建設新篇章

凝心鑄魂固根本 立德樹人建新功 以主題教育新成效繪就一流大學建設新篇章

西北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飽滿的政治熱情、嚴肅的政治態度開展好主題教育,是實現這一千秋偉業的重要保證。作為人才第一資源、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和文化第一軟實力的重要結合體,高校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支撐性作用,要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的扎實成效,走出一條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書寫新時代新征程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西北大學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開班式

謀好布局,統籌工作合力

中央工作會議和陜西省動員大會召開后,學校及時、分層次組織校院兩級黨委中心組、各級黨組織、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和思政課教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開展主題教育的重大意義、根本任務、目標要求和方法措施進行深入探討,確定了“1234567”的工作思路和實踐路徑,即:圍繞“一條主線”,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為高質量發展厚植定力、匯聚動力、涵育能力。堅持“兩個導向”,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將學、查、改貫通落實,一體推進。發揮“三個優勢”,發揮百廿西大精神優勢,厚植家國情懷;發揮全國文明校園平臺優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發揮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優勢,回答理論課題、解決現實問題。做好“四個結合”,將主題教育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省“三個年”活動、巡視整改暨教育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和學校中心工作相結合。厘出“五個清單”,將學習清單、調研清單、問題清單、制度清單、責任清單轉化為主題教育的滿意答卷。形成“六大成果”,以高質量理論研究、調查研究、檢視整改、解憂辦事、制度創新、事業發展成果檢驗主題教育成效。深化“七項工程”,深入推進領航工程、鑄魂工程、強基工程、淬火工程、凈化工程、架梁工程、清風工程,為主題教育提供堅強黨建引領和組織保障。


抓好學習,感悟理論魅力

聚焦政治學習定位,突出理論底色,立足高校實際,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重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理想信念和黨性修養”“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專題開展針對性學習。學校把全體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組織在一起,集中一周時間舉辦主題教育讀書班,對指定的8種教材逐篇逐段學,逐字逐句悟,切實把身體坐下來、頭腦靜下來,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中品味真理的味道、思想的力量、領袖的魅力。省委宣講團成員、省委教育工委書記劉建林來校宣講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校黨委中心組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篇章貢獻西大力量”為主題,進行集體學習和研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校內各黨委(直屬黨支部)書記赴商洛市,圍繞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鄉村振興開展“沿著總書記足跡看變化悟思想”主題教育實踐研學。舉辦“淬煉思想強信念凝心鑄魂育新人”主題讀書活動,經過反復遴選,向全校黨員干部和師生推薦100本經典書籍,評選出10名年度“閱讀之星”,進一步掀起“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充分運用干部領讀、集體品讀、研討細讀、重點講讀、專家解讀“五個讀”方法,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擔任“領讀人”,通過“書記講給書記聽、書記講給黨員聽、黨員講給黨員聽、黨員講給師生聽”的學習圈層,帶動全校師生共同學習提升。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系統推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做好闡釋,迸發思想活力

依托延安精神與黨的建設研究院、中華文化研究中心、黃河研究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校內研究力量,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有組織的研究闡釋,推動培育一批立得住、叫得響、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為黨的創新理論筑牢學理基礎。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40所高校共同發起組建“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大學聯盟”,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強校團結協作,共同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整合中國史、考古學等學科資源建設中華民族史研究中心,入選中央統戰部、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聯合延安革命紀念館申報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已通過國家文物局認定答辯,致力于建成延安精神闡釋弘揚高地、校地協同育人創新示范平臺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高端智庫。舉辦“黃帝陵祭祀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論壇,對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如何結合進行深入思考探索。學校和省婦聯共建的陜西省首個家風文化培訓研究中心組織舉辦《習近平走進百姓家》研討座談會,感悟家國情懷,汲取奮進力量。


用好典型,傳承精神偉力

學校把主題教育同“三個年”活動緊密結合、一體推進,用主題教育成效推動干部作風、教師教風和學生學風全面提升。全校牢記親切關懷,把中亞考古隊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身邊示范,在主題教育中深化開展向中亞考古隊學習的活動。繼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和“三秦楷模”后,中亞考古隊今年五一前夕獲評“全國工人先鋒號”,是陜西省今年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集體。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學校先后推出系列報道,集中宣傳展示在中亞研究、聯合考古和跨國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學校深入實施大學精神育人工程,將侯伯宇、龔全珍、張國偉等辦學史上的先進典型崇高精神融入課堂教學、思政育人、社會實踐、文化活動、環境建設,具象為可感知、可學習的生動故事,不斷凝聚起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分別面向校友和畢業生設立最高獎“玉蘭獎”“紫藤獎”,激勵傳承大學精神、追求高遠價值。推出“杏壇之光”融媒體專欄,深度報道宣傳教學科研育人戰線上的優秀教師,讓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大先生香遠益清。


干好工作,澎湃發展動力

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調研地質學系基層黨建工作并講授專題黨課

主題教育為西北大學發展注入了強大力量,全校重實踐、建新功,追趕超越、創優爭先的精氣神空前提振,以強大的自信和韌勁敢想敢干,各項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新氣象。依托西北大學實施的國家絲綢之路考古研究合作中心在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上揭牌,中國—中亞峰會前夕、期間和會后,學校圍繞氛圍營造、合作交流和成果落實,開展了一系列學術文化交流活動。主持發掘的陜西旬邑西頭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金絲猴研究團隊首次系統性地揭示了靈長類社會演化之謎,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在《科學》發表。在地球上首次發現毓川碳釔礦和文蘭釩釔礦這兩種新礦物,在航空航天和國防科技等高科技產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兩名教師參與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8項成果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牽頭組建陜西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碳中和學院入選首批秦創原總窗口校地協同創新基地。學校4個學科入選陜西省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名單,17門課程新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首次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別區域研究人才支持計劃”項目。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戰略,組建了區域國別研究院、區域國別學院等機構。青年教師張磊編劇兼導演的電影榮獲中國電影最高獎華表獎。中科院院士、地質學系舒德干教授所在的“銀發知播”群體入選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集體。張興亮教授家庭入選全國最美家庭。一個項目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斬獲金獎。國際編號529729號小行星被命名為“Xida”星,學校的名字永載史冊、閃耀星空。

(稿件原載于《中心組學習》2023年第4期)


原文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495190995913325688&ref_read_id=FCABEC59-480E-4612-A92E-6A9DABE30DE6&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shaanxi-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63f97780bc0a88410000y&share_to=wx_single&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100&item_id=11495190995913325688&pid=35926508932969052

< 上一篇

高質量發展的西北大學“安全、營養”兩手抓保障服務

【悅讀薦書】西北大學出版社:《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