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攜手 搭上開放的快車
——訪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盧山冰
2100多年前,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由長安(今西安)出發,堅定的步伐鑿空重重壁障,腳下的足跡后來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絲綢之路。
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的西安,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間,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持續做好基礎設施“硬聯通”,強化規則標準“軟聯通”,促進各國人民“心聯通”。
古之長安,今之西安。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這座千年古都再次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近日,新疆日報社(集團)“奔騰之路——‘一帶一路’沿線大型全媒體報道”采訪小分隊來到西安市,專訪了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盧山冰。
問:西安是如何在國內外重要城市的激烈競爭中確立自身地位的,這座城市的優勢是什么?
答:2015年3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這也是西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被賦予的定位。
西安相比其他城市,最大特色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歷史上中國和中亞交流有兩次熱潮,第一次是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后,第二次是在唐朝。這兩次都是在當時的長安,所以說絲綢之路和西安是緊密聯系的。這一優勢是很多城市不具備的。其次是陜西的科教優勢。陜西省有100多所高校,在校大學生150多萬人,科研實力非常雄厚,這對于我們吸引人才,助力城市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還有就是在沒有優勢的背景下,創造優勢。比如在許多省份都開行中歐班列的背景下,陜西的中歐班列異軍突起,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歐班列(長安號)在過去三年時間里,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持續居于全國前列。
問:新疆和陜西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可以有哪些深入的合作?
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五通”分別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要加強“五通”,陜西和新疆之間也是如此。要加強陜西和新疆“一帶一路”建設規劃有效對接,同時也要加強各方面的交流。
新疆和陜西在人文交流上比較契合。很多新疆學生在西安讀大學,有的留在了西安,有的回到家鄉服務于新疆。西安也有不少大學生畢業后到新疆工作。所以說我們兩地在人文交流上有非常好的基礎。
新疆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可以利用陜西科教優勢,為新疆儲備和吸引人才。陜西可以搭上新疆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快車,和新疆加強合作交流。
前不久召開的中國-中亞峰會是今年中國主場外交中的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對陜西和新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發展機遇。陜西是向西開放的前沿、新疆是向西開放的橋頭堡,二者不論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還是在中國與中亞國家交往交流中都承擔著重要責任。中國-中亞峰會期間,達成了100多項成果清單,陜西和新疆都應該圍繞這些成果清單找到可以發揮作用的點。如果我們用經濟學的觀點來做分析,100個成果清單可能需要500個到1000個項目來支撐,這些項目就是我們兩地需要努力的方向。
問:您一直從事絲綢之路研究工作,對新疆“一帶一路”建設是否有好的建議?
答:新疆的發展需要借助三大優勢,第一是區位優勢,第二是人文優勢,第三是后天創造的優勢。前兩個優勢是自然形成的,第三個就需要我們積極主動作為來創造。
建議新疆積極申報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目前,全國有18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分別在上海、天津、河南、遼寧、福建、四川等地。但在西北地區,除陜西外,甘肅、寧夏、新疆等地都沒有自由貿易試驗區。如果一個地方有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它就有了更大的對外交往交流的平臺。
另外,新疆作為向西開放的橋頭堡,還需在口岸基礎建設上不斷提檔升級。內陸地區發展過程中,很多東西需要“走出去”,這就需要經過新疆。新疆口岸的建設不僅要提升硬件設施,軟服務也要不斷創新。這樣不僅為新疆口岸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更為中國向西對外開放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和路徑。
原文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162259857675481060&cdn=https%3A%2F%2Fregion-xinjiang-resource&item_id=1716225985767548106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93461693689&showmenu=false&ref_read_id=6e6864b7-2d98-4e97-94e6-c2687fe0c621_1693788252364&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