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青年學者論壇在西北大學召開

7月1—2日,“第二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青年學者論壇”在西北大學舉行。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劉偉,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高寶榮先后致辭。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振磊教授主持開幕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多重要理論成果,這些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發展。”劉偉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當堅持的基本方法,應當破解的突出難題,應當承擔的主要任務,主要達到的根本目標四個方面系統地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說體系和邏輯結構,并將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括為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等九個方面的重要成果。表明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和理論探索,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奠定了堅實科學的基礎。劉偉認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進入到不可逆轉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積累下來的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生產力的發展為我們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提供了精神指引方向和理論體系。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有重大機遇也面臨著艱巨的挑戰,我們只有在挑戰當中破局才能迎來新的發展。面對新征程需要我們開辟新的道路,需要理論創新,體制創新,賡續創新發展理念。

南京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通過“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和道路創新”的主旨演講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開放的系統,既要自身去自立自強的創新,也需要融合外部資源系統化推進。我們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信息化核心內容轉向數字經濟賽道,回歸城市化,特別要建設農業強國。如何來實現新征程目標?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白永秀教授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性質定位、研究對象與主線”。他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經濟學的核心學科,著重要把握社會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律,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白永秀的研究對象著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市場公平與市場效率關系,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社會主義生產分配消費交換等等關系,以及政府市場關系,對外合作關系等。

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鄭江淮教授以“區域競爭與創新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提出創新是生態的構建,依托于科學基礎,產業鏈創新鏈的融合,創新鏈趨于地理的集中也會形成地區間的技術互補和創新中心的外圍結構,對于未來創新核心承載力量一定程度上需要一些獨特的地理空間聚集,促進創新集群的形成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教授圍繞“體制轉型與中國式現代化”發表主旨演講。他認為,體制轉型是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必要保障,我們要建設現代化強國就要構建高標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包括市場層面要求也包括基本制度體制機制方面的要求,也涉及權利開放。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教授圍繞“發展理念維度的中國式現代化考察”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五大發展理念作為一個整體提出來,是一個巨大的理論創新。這樣一個理論創新既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同時也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駛向深水區。五大發展理念將地球前途命運、世界歷史潮流、人類文明進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邏輯和歷史邏輯充分結合;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世界現代化理論合理內核、西方現代化理論積極影響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融會貫通;將先發國家現代化建設歷史經驗、后發國家現代化發展范式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有機融合,顯著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勢頭。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喬曉楠、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范欣、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鈔小靜、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高帆、南京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桂林、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文龍先后以中國城市體系的政治經濟學研究、數字技術與金融資本的協同效應、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基于城鄉融合發展考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地區競爭中的發展平衡、平臺經濟混業經營的經濟學分析等主題,發表了演講。與會專家凝聚智慧,扶持青年學者,整合研究成果。

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主辦,西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承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50余所高校、10余家研究機構的400余位專家學者和青年學子圍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國式現代化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增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發展實踐、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改革、數字經濟的理論與實踐、城鄉融合與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理論與實踐、綠色發展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充分就業與收入分配等主題展開交流,通過17場主旨報告、11場青年學者分享、18個平行論壇、以及以“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與政治經濟學學科發展”為主題的院長論壇和以“期刊平臺助力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為主題的期刊論壇,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建設發展貢獻力量、為新時代政治經濟學青年學者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建言。


原文鏈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307/t20230707_5666615.shtml

< 上一篇

感受秦文化中的歷史智慧 ——聚焦秦史與秦文化高端論壇

抗戰烽火中的另一個“聯大” | 草地周刊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