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連發!西北大學,登上Science封面!

6月2日凌晨,Science雜志以長文形式刊發西北大學金絲猴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Adaptations to a cold climate promoted social evolution in Asian colobine primates(《寒冷適應促進了亞洲葉猴社會系統的演化》),首次系統性地揭示了靈長類社會演化之謎。該期《科學》封面圖為亞洲葉猴的代表——秦嶺金絲猴,圖片由西北大學研究團隊提供。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齊曉光,博士后武進偉和趙蘭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齊曉光、西北大學教授李保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東東和澳大利亞西澳大學教授Cyril C. Grueter為共同通訊作者,西北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科學》雜志審稿人評價:“作者通過多學科交叉的方法,完整回溯了亞洲葉猴的社會演化歷史,并對其生態成因和遺傳基礎進行綜合解析,這在靈長類和脊椎動物的研究中都是前所未有的,為社會演化領域開辟了一條新大道。”

背景介紹

浙江大學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張國捷教授團隊、昆明動物所吳東東研究員團隊、西北大學齊曉光教授團隊、云南大學于黎研究員團隊等聯合國內外多個研究中心組成聯盟,開展靈長類基因組比較研究,通過多學科交叉技術手段合作研究了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物種起源和分化過程、靈長類社會行為和社會組織的起源、大腦等各種生理特征的演化和遺傳基礎等問題。這一計劃的主要階段性研究成果共計8篇論文已于Science 發表,此外還有3篇衛星論文已經或即將發表于Science Advance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等知名學術期刊。這些研究回答了一系列與靈長類相關的問題,為理解靈長類演化過程帶來大量新的發現。云南大學于黎研究員團隊和四川大學劉建全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題為“Hybrid origin of a primate, the gray snub-nosed monkey”的長篇研究論文。以“Phylogenomic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primate evolution”為題,作為旗艦論文在線發表于《科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東東、浙江大學教授張國捷和西北大學教授齊曉光為該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以Adaptations to a cold climate promoted social evolution in Asian colobine primates為題,在線發表于《科學》。西北大學齊曉光、李保國,昆明動物所吳東東和澳大利亞西澳大學Cyril C. Grueter為該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以Comparative genomics reveals the hybrid origin of a macaque group為題,在線發表于《Science Advances》,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東東、鄭永唐和浙江大學教授張國捷為該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東東研究員團隊與云南大學于黎研究員團隊等合作成果以Hybrid origin of a primate, the gray snub-nosed monkey為題,在線發表于《科學》。以Lineage-specific accelerated sequences underlying primate evolution為題,發表于《Science Advances》。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東東和浙江大學教授張國捷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靈長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聯盟包括:浙江大學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張國捷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吳東東研究員團隊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齊曉光教授團隊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于黎研究員團隊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聯合演化生物學研究所Tomàs Marquès-Bonet教授團隊Illumina人工智能實驗室美國貝勒醫學院人類基因組測序中心Jeffrey Rogers教授團隊丹麥奧胡斯大學Mikkel H. Schierup團隊德國萊布尼茨靈長類研究所Christian Roos教授團隊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ISQ7-WdMR2DYJ4rZDBFmpg

< 上一篇

秦嶺金絲猴登上Science封面文章!西北大學金絲猴研究團隊首次系統揭示靈長類社會演化之謎

西北大學這個研究團隊讓秦嶺金絲猴登上Science封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