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大學地質學系3宿舍共14人全部成功保研,其中,李曉江保研至北京大學,張銀、黃為、高歌、楊澤亞保研至中國科學院大學,黃怡然保研至南京大學,羅希保研至中國地質大學,劉萍、陳科羽、宋璟淦、高炫宇、張嘉豪、楊澤新保研至西北大學,薛澤遠保研至成都理工大學。
學霸扎堆、優秀刷屏,“神仙宿舍”是怎樣煉成的?談及對地質學的看法,劉萍說:“這是一門充滿樂趣的學科,既可以知過去,也可以見未來。” 在傳統意識上,地質學主要通過研究機制的演化去探索地球上過去發生的事情,而現今地質學也與很多新興的學科交叉融合,實現對地球未來變化的預測。
學習合作,疊加buff
在課堂上,他們都是經常坐在教室前兩排的學生;課下,他們也會頻繁出入圖書館和實驗室。同時他們也有獨特的學習方法。 除了學習備考的合作交流外,三個宿舍的同學還一起參與過科研競賽項目。得益于地質學系的導師機制,他們很快發掘了科研興趣點。
楊澤亞和黃怡然曾跟隨陳丹玲老師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柴達木盆地昆北地區基巖巖石學、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研究》。他們實地調研提取研究樣本,對其不斷進行實驗分析以得出結果。“參與項目時,我們對專業的實踐還不太清楚,往往是不斷琢磨、不斷請教師兄師姐們才理解一二。”楊澤亞說。
此外,地質學系作為學校創新理科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同學們能夠較早地參與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地質學科學研究培訓項目中。14位同學在科研上展現了極強的實力,都曾主持或參與過研究培訓項目,并獲得了優秀結題。
在科研項目之外,三個宿舍的同學也參加了許多高等級學科競賽。張嘉豪曾參與2022年加筋土擋墻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數據驅動分賽且都進入決賽。
野外實習,收獲“寶藏
每年暑期為期一個月的野外實習是地質學系的特色教學項目,老師會帶著同學們去各地進行地質考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次野外實習是去往鄂爾多斯盆地。 “一路上背包里沉重的標本、地質錘這些物品,誰背累了就換另一個人背,有大家分擔著,再多苦和累都消散了,最終在相互鼓勵和幫助下成功到達了任務點。”高炫宇分享道。
野外實習中,他們也會遇到困難。“在實操中要多試,出現錯誤沒關系,重要的是要大量嘗試,嘗試出來的經驗遠比直接獲得的知識更加記憶深刻。”楊澤新說。
全能人生,活出精彩
課外,他們的生活同樣充實且豐富。在社團工作上,14位同學中大多數曾加入地質學系學生會、地質學系天地人攝影協會等社團并擔任主要負責人。張嘉豪和劉萍在課余經常參加志愿活動,他們曾擔任西北大學博物館的講解員。博物館經常有小朋友們進去參觀,面對地球館等展廳里豐富多彩的展品,他們都會十分激動,這是劉萍最快樂的時刻。
在西北大學的這四年,他們都從彼此身上找到了閃光點,也在這段陪伴里充盈了自己的內心,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正因為遇到了彼此,四年的西大時光顯得愈加絢爛多彩。

保研學生們合影


曾被陜西省教育廳微博表揚的課堂筆記

集體做實驗

野外實習

在西北大學博物館給小朋友做講解
原文鏈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348.shtm?bsh_bid=595805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