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華商報記者專訪了西北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黃民興教授,邀請他開講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歷史、現在和未來。
設立于西安的歐亞論壇
成為雙方交流的重要平臺
華商報: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樣的?
黃民興:中亞五國從古代開始通過絲綢之路逐漸與中國發展起密切的貿易和文化聯系,成為中國與西亞、北非、歐洲和南亞溝通的主要陸地通道。無論是在地理、氣候、文化還是民族方面,中亞國家都與中國的新疆較為相似。中亞五國獨立后,中國與五國在雙邊和多邊基礎上開展了日益密切的合作關系。中國與中亞五國的高層互訪不斷,實現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全覆蓋。
雙邊貿易、投資不斷發展,來自中亞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成為中國能源的重要來源之一;在中國-中亞合作機制下,積極開展政黨、地方、智庫等領域交流對話,設立于西安的歐亞論壇成為雙方交流的重要平臺;同時雙方的人文來往也持續升溫,從互派留學生到聯合考古等。此外,雙方還加強在聯合國、亞信等多邊機制內密切協調配合,共同捍衛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
世界最長
華商報: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中國和中亞五國戰略合作成果有哪些?
黃民興:首先,中國與中亞五國分別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實現了“一帶一路”倡議與五國發展戰略的對接。
其次,在互聯互通方面,中國開啟的途經中亞國家的中歐班列成績顯著,十年來,長安號累計開行超過16000列。其中,中亞五國開行量達到4250列,運輸貨物覆蓋汽車、糧食、日用百貨、非遺文創等不同種類。此外,中國與土庫曼斯坦包括管道建設在內的天然氣合作,中烏號稱“中亞第一長隧”的“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等同樣取得重大進展,如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截至2022年6月累計對華輸氣超4000億立方米。
第三,雙方在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等領域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如中哈建成的札納塔斯100兆瓦風電、江淮汽車生產線、奇姆肯特煉廠現代化改造等大型項目,中吉合作的達特卡-克明輸變電工程,中塔合作的亞灣-瓦赫達特鐵路橋隧道、杜尚別熱電廠、中泰塔吉克斯坦農業紡織產業園。
第四,雙邊貿易取得了重大進展。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總額超過700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水平;中國自中亞五國進口額達279億美元,是2016年進口額的2.3倍以上。
第五,雙方在人文交流方面成績顯著。“中文熱”“中國文化熱”在中亞國家持續升溫,僅吉爾吉斯斯坦就有4所孔子學院,大部分一流院校開設了中文課;在土庫曼斯坦,越來越多的當地學生將中國作為他們留學的目的地。
吉烏釋放加快推進中吉烏鐵路可研信號
華商報:未來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合作藍圖將會怎樣?
黃民興:在今年4月結束的中國-中亞外長第四次會晤上,中亞五國外長充分肯定十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表示將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具體合作方向包括進一步提升經貿和投融資合作水平,打造現代化地區互聯互通網絡,拓展農業、新能源、電子商務、數字經濟領域合作等,打造中國中亞關系下一個黃金30年。為推動合作走深走實,中方提出將交通、經貿、投資與產業、農業、能源、海關、人文作為七大優先合作領域,逐步建立這些領域的專門對接與合作機制,打造全方位、立體式、多維度的次區域合作格局。
其中,吉烏釋放出將同中方加快推進中吉烏鐵路可研的積極信號,中吉烏鐵路建成后,很有可能將是從中國運送貨物到歐洲和中東的“最短路線”。
原文鏈接:https://www.huashangtop.com/topi/1/28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