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由西北大學、黃帝陵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黃帝陵祭祀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論壇在陜西省黃陵縣開幕。
來自大陸和臺灣地區的60余名學者,分別圍繞黃帝、黃帝陵祭祀與黃帝文化,文化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交流。
陜西省副省長徐明非、黃帝陵基金會理事長白阿瑩、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出席論壇并致辭,學術論壇開幕式由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振磊主持。

作為“癸卯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此次學術論壇旨在以黃帝文化和黃陵祭祀為切入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聯結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突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性、民族性與創新性,以期為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徐明非在致辭中指出,陜西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中華文化的搖籃。黃帝陵祭祀在中華民族中占重要地位,黃帝陵是黃帝文化的具象化的載體,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和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精神紐帶。“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包括黃帝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為人們提供了智力支持,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不竭動力。他強調,本次論壇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次深度審視和綜合考量,也是對傳統文化現代性價值與意義的充分挖掘,更是對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如何結合所進行的有益思考與積極探索。

開幕式現場舉行了首屆“黃帝文化研究成果獎”的頒獎儀式。本次評獎活動共設四類獎項,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五項,優秀獎七項。其中,趙世超榮獲一等獎;孫周勇、李軍、穆濤等學者獲二等獎;任曉偉、李桂民、朱鴻召等學者獲三等獎;陳戰峰、王早娟、蘭梁斌等學者獲優秀獎。

本屆學術論壇對黃帝陵祭祀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探討,有助于人們了解黃帝文化的內涵和黃帝陵祭祀的現代價值,明確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內在關聯。同時,對于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中華民族認同感,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為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做出了貢獻。

原文鏈接:https://www.ersanli.cn/article.html?newsId=123901177689190&uid=30146318&utm_uid=30146318&type=1&app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