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礦物“家族”又增兩成員

近日,經國際礦物學學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專業委員會審查、投票,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鵬副教授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國武教授團隊申請的兩種新礦物,均通過認定。新礦物的國際礦物學會編號為IMA2022-120和IMA2022-142,中文名為毓川碳釔礦和文蘭釩釔礦。

毓川碳釔礦是一種罕見的含水碳酸鹽重稀土礦物,在粵東北玉水銅礦所發現,以我國著名礦床地質與礦產勘查學家陳毓川院士的名字命名。研究團隊認為,玉水銅礦中多種重稀土新礦物的發現為拓展重稀土成礦新類型提供了重要啟示,為稀土礦物新種類的預測提供了理論基礎。

文蘭釩釔礦以電子探針分析專家張文蘭教授的名字命名,是2021年發現的景文礦的富釩端元,但與景文礦有不同的晶體結構。文蘭釩釔礦和景文礦的發現不但對華南重稀土成礦與找礦具有重要啟示,而且對于晶體結構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新礦物的發現代表了礦物學基礎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目前,全球共發現的礦物數量約5900個,我國科學家發現的礦物數量約180個。

劉鵬所在團隊近兩年內已發現三種新礦物,均為重稀土礦物。重稀土是光學器材和永磁材料的重要生產原料。上述重稀土礦物的發現,對拓展我國華南地區重稀土資源具有重要啟示,其特殊的晶體結構對于未來重稀土材料的應用前景也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鏈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03/19/content_805259.html?bsh_bid=5945364354

< 上一篇

百名將軍書法展西北大學啟帷

陜西高校創新服務交上優異年度“答卷”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