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迎接一流科技人才領軍潮

繼續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構建以創新能力、價值、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引導戰略人才力量服務國家科研任務,促進潛心研究。

2022年底,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甘肅省黏土礦物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內,王愛勤研究員正帶領團隊開展混維凹凸棒石黏土產業化技術攻關試驗。作為甘肅省科技拔尖領軍人才,他正在探索助推甘肅凹凸棒石產業發展的全新模式。

凹凸棒石,又名坡縷石,具有獨特的一維棒晶形貌和孔道結構,具有優良的吸附和增韌補強等性能,能夠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工、建材、農業、環保等領域。

2017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江蘇省盱眙縣第一次見到王愛勤。彼時,他已經突破凹凸棒石棒晶束無損解離關鍵核心技術,摸索出了產業發展的盱眙模式,助力盱眙縣將凹凸棒石年產值從2010年的4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20億元。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甘肅人,王愛勤決心繼續“點石成金”,領軍甘肅凹凸棒石產業發展,將雜色混維凹凸棒石黏土“丑小鴨”變成高附加值產品“白天鵝”。

2018年,甘肅省科技廳啟動了首批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經費資助強度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相當。王愛勤主持的“多維度凹凸棒石構筑功能新材料應用基礎研究”項目成功入選,解決了甘肅混維凹凸棒石產業化進程中致色金屬離子賦存狀態和結構性轉白等關鍵科學問題。隨后在“揭榜掛帥”項目的支持下,與企業合作建成了磚紅色混維凹凸棒石黏土轉白生產線,為高值利用提供基礎原料。

從江蘇到甘肅,王愛勤引領國際凹凸棒石研究不斷突破,實現了科研成果的高值轉化,還領軍甘肅凹凸棒石產業發展,成就了報效家鄉的愿望。隨著更多像王愛勤一樣的科技領軍人才涌現出來,創新力量正不斷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勁動能。

三個特質體現領軍能力

聽起來有些陌生的凹凸棒石在很多領域有獨特運用。例如,我國畜禽飼料存在霉菌毒素污染現象,利用凹凸棒石能夠實現對毒素的定向吸附,而飼料中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幾乎不受影響。多方面的應用讓凹凸棒石儲量豐富的地方產業化潛力巨大。

王愛勤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不同于盱眙高純凹凸棒石,甘肅臨澤縣的混維凹凸棒石黏土多呈紅色,同時伴生多種其他礦物,此前由于“顏值低”難以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制約了當地凹凸棒石產業規模化發展。王愛勤帶領團隊在突破濕法低品位凹凸棒石轉白的同時,還發明了伴生礦的同步轉化關鍵技術,為臨澤縣實現凹凸棒石高值化應用找到了一條路徑。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越來越多像王愛勤一樣的科技領軍人才,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奮力實現更多從0到1、從1到100的突破。

在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吳善超、創新人才所副所長石磊等專家看來,科技領軍人才通常具備三個特質:一是卓越的科研能力;二是良好的團隊組織管理能力,主持重大科研項目,推動科研成果產生經濟社會效益;三是恪守學術誠信、學術道德和學術倫理。

云計算是支撐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吳松近年來帶領團隊主持了云計算領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研發了云原生體系的技術基石——高性能容器系統軟件棧,在容器隔離機制、容器鏡像管理、容器在線遷移、容器操作系統內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并入選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成果廣泛應用于阿里云等領軍企業,取得了重大經濟社會效益。

華中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吳松充分發揮領軍作用,在關鍵技術路線的分析與判斷上,起到了“掌舵”作用。吳松帶領團隊建立了全生命周期虛擬機在線遷移模型,該模型從體系結構、系統軟件、服務機制三個層面構建了面向多租戶資源競爭的云計算基礎理論與核心方法,為云計算夯實發展底座。

“除了科研能力,要成為科技領軍人才,必須嚴守學術道德關。我們在評選基礎研究領軍人才時,采用的是小同行專家對候選人才的代表作進行評價,技術創新則通過市場、行業評價,避免學術造假等問題。”浙江省科技廳相關處室負責人告訴記者。

人才是用出來的

在受訪專家看來,人才是在使用中成長的。領軍人才需要在一線實踐中培養造就,在科技創新事業實踐中一體化部署領軍人才發現、培養、使用、激勵等工作,在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等重大任務中,發揮科技領軍人才的引領作用。

首先,加快完善和落實項目立項“揭榜掛帥”“賽馬”等人才使用機制,通過給予技術路線和經費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權讓揭榜人成為“帥”。

通過推行技術總師負責制,陜西省的“兩鏈融合”等重大項目,由技術總師負責把控項目研究方向和技術路線、編制實施方案、分配項目資金,充分賦予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激發領軍人才創新活力。在技術總師負責制下,陜西省已經解決了在稀有金屬材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數控機床方面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

其次,充分向用人主體賦權。浙江省科技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認為,應該由用人單位在使用人才過程中評選出領軍人才,黨委政府對認定的人才進行長周期的橫向、縱向評價,橫向看人才在領域中的學術地位,縱向看人才的成長變化。

近日,在2022寧波人才科技周開幕現場,首批由甬江實驗室自主評審入選甬江人才工程的8名人才代表上臺接受頒證。這也標志著寧波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悉,2021年底,寧波以授權松綁、激發活力為核心,在浙江省率先實施人才項目自主評價機制,充分向用人主體授權,激發創新活力。

第三,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人才梯隊、科研條件、管理機制配套方面完善政策,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陜西省推行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將職務科技成果從現行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中退出并進行單列管理。目前已有21794項科技成果單列管理,破解了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難題。例如在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宮永寬教授團隊研發的“抗污染過濾膜及含油污水分離凈化技術”破解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離難題,在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的政策推動下,宮永寬將技術成果以1200萬元轉化入股成立新公司。

浙江省2022年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負面清單+包干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在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重大項目中全面推行“負面清單+包干制”改革,推動構建項目實施、資金使用、項目管理“三類包干”。2020年以來,納入改革試點的項目超過八成由40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承擔,聚焦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加快發展底層理論和根部技術,原創成果加速涌現。如浙江大學易聰研究員獲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試點項目資助,參與發現了新型聚集體自噬受體CCT2介導固態蛋白聚集體的清除新機制,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上發表。

充實領軍人才后備軍

青年人才是最有創新激情和創新活力的群體。科技自立自強需要為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充實領軍人才后備軍隊伍。

當前,多地多部門已經展開了形式多樣的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工程,并取得了成效、形成了經驗。

在浙江省嘉興市,“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是嘉興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的一項人才工程,并于2021年增設青年人才項目。2021年“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領軍人才集中評審中60%為80后和90后青年人才,平均年齡為38.5歲。近三年,嘉興累計引進大學生超過31萬人,并且實現年均20%以上的增速。

“人才項目的申報,給予我們資金上的支持;配套的人才政策,解決了人才團隊生活上的后顧之憂。相關職能部門務實高效的組團服務,提高了項目落地、推進的速度。”嘉興市引入的哈佛大學博士裴顥說。

“青年科技人才最有潛力。近年來我們更加關注年輕人才成長,加大支持力度。浙江省36~45歲科研人員占比逐年增長,達到了28%,人才儲備效果明顯。”浙江省科技廳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

2022年11月,清華大學發布了《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到2025年,學校要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具體舉措包括探索博士后分類管理模式,為有潛力的博士后量身定制“未來教師”計劃,培養教師隊伍后備軍;暢通人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努力營造良好氛圍,讓青年教師靜心育人、潛心科研、幸福生活。

近年來,中國科協推出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旨在穩定支持有發展潛力的32歲以下的青年人。

陜西省為支持青年科技人員擔當重任,每年遴選支持150名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新星,100名45歲以下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0支由科技領軍人才領銜的科技創新團隊,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科研項目中挑大梁、當主角。

人才評價是人才培養、使用、激勵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具有“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直接影響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吳善超、石磊等專家建議,繼續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構建以創新能力、價值、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引導戰略人才力量服務國家科研任務,促進潛心研究。

原文鏈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303253?d=134afda&channel=weixin

< 上一篇

西北大學舉辦2023西安分子影像與探針論壇

西北大學任戰利教授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