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西北大學學脈 11位學術大家代表作出版

本報訊(記者 紅娟 王洪波)12月9日,西北大學出版社歷經五年精心編纂的《名師大家學術文庫》新書發布暨座談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隆重舉行。此次發布的《名師大家學術文庫》(第一批)包括《宋明理學史(修訂版)》(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張西堂全集》《劉持生論著選:先秦兩漢文學史稿》《陳直著作選》《人類文明交往的歷史觀念》(彭樹智)、《王戍堂文集》《侯伯宇論著集》《高鴻論著集》《張伯聲院士論著選集》《張國偉院士論文選集》《李儀祉全集》11種論著。會議由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賴紹聰主持。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在致辭中說,侯外廬、張西堂、張豈之等十余位學術大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名師大家學術文庫》選擇他們最具代表性的學術論著結集出版,是“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及文化傳承的一筆寶貴財富”,體現了西北大學百余年來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折射出西北大學出版社以學術立社,著重培植大學人文精神的辦社旨趣。

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中宣部原副秘書長郭義強在致辭中評價:《名師大家學術文庫》反映了西北大學在文學、歷史、考古、數學、物理、化學、地質等優勢學科和經學史、思想史等優勢專門史研究領域所取得的代表中國學界的最高學術成就,這些甚而可以躍居國際領先地位的學術成果,傳承著“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西大精神。

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對出版社組織編纂出版《名師大家學術文庫》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推出這套匯聚了百余年來在西北大學發展歷史上作出重大貢獻、產生重要影響的學術力作,充分展示了前輩學人的治學面貌與學人風骨,作為開展學術校慶的重要主題之一,有助于把握學術延展脈動,為學校綜合改革和“雙一流”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與會的還有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惠西平,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吳寶安等。中科院院士張國偉和郭立宏共同為新書揭幕。

西北大學出版社社長馬來詳細介紹了這套學術文庫從策劃到立項、再到出版第一批著作的五年歷程,十余位學術大家包括文史領域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侯外廬,“古史辨派”的重要成員、經學家張西堂,思想史學家張豈之,秦漢史學的開拓者、史學家陳直,以及史學家彭樹智、中國古代文學家劉持生,理工科領域有我國水利建設先驅、著名水利學家李儀祉,地質學家張伯聲、化學家高鴻、物理學家侯伯宇、數學家王戍堂、構造地質學家張國偉等,他們都曾經或長期在西北大學任教職,在相關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科研中,或創立學說學派、或發明公式定理、或學養深厚開拓專門領域。本次選擇他們最具代表性的學術論著結集出版,有的經由健在者修訂,有的由專人整理,有的由后任學術繼承人校核整理并按時間順序編訂,甚至有一些內容是從落滿塵埃的“故紙堆”發掘出來的,頗具搶救性意味。

張豈之先生“鮐背之年”以驚人的毅力、憑深厚的學養,用一整年時間,對三十多年前侯外廬、邱漢生與其合作主編的《宋明理學史》做了新的修訂;張銘洽教授對《張西堂全集》的整理,得多位文史界朋友援手,耗時十余年終于完成,其中包括12種260萬字未曾出版的書稿,是完整反映張西堂秉持古史辨派“精核考證,辨偽求真”治學精神的重要學術成果;《李儀祉全集》由李晑搜集整理,多年來他以一個學人和嫡孫的身份,南上北下,廣泛搜集其祖父手稿以及多地所藏檔案資料,終于整理出完整的李儀祉學術論著集,全面反映李儀祉教育、學術、咨政及治水思想。

隨后,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原會長周天游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李浩教授等與會專家學者分別結合11本論著介紹了名師大家們在本領域的主要學術成就、及其對我國高教事業產生的重要影響。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在會議總結中指出:這種記錄與整理,是對學校深厚文化傳統的發掘、再現與弘揚,將為后學提供“知來路,明去處”,成為西北大學學脈賡續的階梯與學子們不懈努力的精神動力。

原文鏈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902631ed2fc54aaba22ad08896db75ef

< 上一篇

西北大學與西安高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舉辦科技成果轉化洽談會

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項成果獲CTTI2022年度智庫優秀成果獎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