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北大學承辦的“中國社會工作學會2022年會暨中國社會工作發展高端論壇——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工作”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線下主會場設置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
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副司長孟志強,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陳軍,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賴紹聰,中國社會工作學會會長王思斌教授、副會長陳樹強教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鳳芝教授,浙江螞蟻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彭翼捷,學校相關單位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出席會議,來自全國社會工作各領域社工機構代表、社會工作者近200人參加開幕式及主論壇。
賴紹聰在開幕式上致辭,他介紹了西北大學的歷史沿革尤其是社會工作學科近年來的發展成果,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西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科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感謝。
王思斌帶領與會人員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鼓勵社會工作界團結一致,共同推動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
彭翼捷提出,螞蟻公益基金會將繼續積極響應民政部號召,發揮螞蟻集團數字技術和平臺的功能,助力社會工作事業數字化建設。
陳軍結合工作經歷,提出新時期社會工作發展應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專業化方向、善于運用系統思維,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中的專業作用。
孟志強就中國社會工作學會在新時期社會工作發展的新定位和新路徑提出了四點希望:一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找準社會工作發展的新定位;二要持續加強社會工作理論、實踐和政策研究,探索中國特色社會工作發展新路徑;三要聚焦中心工作,實現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新突破;四要完善內部治理,健全自律機制,防范抵御風險。
陳樹強宣讀了學會年會征文獲獎名單。征文評選活動共收到143篇論文稿件,最終獲獎論文71篇。
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工作”為主題的主論壇由中國社會工作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顧東輝教授主持。王思斌從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角度,闡述中國社會工作界要深入細致理解二十大報告的精神,找準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工作著力點;自覺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為增進人民福祉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南開大學教授關信平從新時期進一步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行動要點,提出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要探索適宜機制、加強政府支持、長期均衡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迎生從“五社聯動”推進政社互動模式的探索角度,比較政府引領(社工支撐)型、社區自發(社工引導)型和政社互動(體制創新)型三個“五社聯動”機制的特點和顯著優勢。廈門大學教授童敏指出,在基層治理社會工作實踐中需要選擇“解決導向自我增能”的整合模式,把問題解決、自我增能以及境界提升整合起來,保證中國社會工作既扎根客觀現實又傳承文化精神,促使社會工作“中國化”。華東理工大學教授何雪松從社會工作的宏觀定位中,指出社會工作發展要把握好大局,尋找結構機會,找準體系角色,提高體制能力。蘭州大學教授焦若水從“新時代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的挑戰與未來”中提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前所未有地強調經驗主義和多元視角的新階段,社會工作實踐研究最好是研究者與實踐者的協同研究。
分論壇上,60多位行業專家教授、青年學者和實務工作者分別圍繞慈善事業與社會工作融合發展、中國特色兒童社會工作的實踐路徑、中國特色青少年與家庭社會工作的實務創新、“五社聯動”與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等四個主題展開深入研討和交流。

合影
原文鏈接:https://3g.k.sohu.com/t/n651876005?serialId=92898268eaab5c4ce53380239676b248&showType=&shp1=NjkwOTQxNjAyMTI3NTYzOTgxNg%3D%3D&sf_a=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