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西北大學地質系教授馬勁風以5項專利技術入股,成立了陜西瀚坤世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將在榆林建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科學實驗裝置,推動碳中和領域技術成果合作轉化,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馬勁風接受采訪時表示。
從2003年參加加拿大韋本油田二氧化碳驅油與地質封存項目至今,馬勁風的“捕碳”之路,已經走了整整20年。
20年來,他始終堅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以下簡稱CCUS)研究方向,帶領團隊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致力于通過示范、推廣CCUS技術,為“碳中和”目標作出一個高校科研團隊的貢獻。

馬勁風教授主持“CCUS商業化運行和氣候投資”主題圓桌會議
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CCUS技術因為在碳減排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而得到廣泛關注。
“CCUS是國際能源署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等國際機構認可和推崇的實現低碳和凈零排放最有效且必要的技術手段之一。”馬勁風介紹,“所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就是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手段捕集大氣圈中過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再通過化工、生物等手段最大限度循環利用后,將其注入地下封存,從而達到人工干預下的碳循環平衡。”
“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結構和可再生能源尚無法完全滿足大工業所需強大電力的現狀,使得能源結構優化和低碳轉型必然要依靠科技創新來尋找一條減排之路。因此CCUS是國際公認的唯一能夠實現大規模快速減排的技術解決方案,也是目前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技術選擇。”馬勁風介紹,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將 CCUS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投入上百億美元持續開展相關研究,先后建立了一批深具影響力的CCUS科學設施。
馬勁風是國內最早參與國際CCUS項目的科研人員之一。
2003年,他加入加拿大韋本油田CCUS項目組。加拿大韋本油田CCUS項目是世界最早,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碳捕集與封存項目。
從2003年到2010年,馬勁風全程參與了該項目從論證、選址、建設到運行的研究,對CCUS的全流程技術以及工程建設中的難題有深刻的認識。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2011年,西北大學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士嘉堡校區聯合成立了“中加應對氣候變化與碳封存中心”,并聯合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培訓。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也是國際前沿研究的熱點。作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我們就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社會的需求開展國際合作和科研攻關。”說起當時瞄準CCUS技術的初衷,馬勁風表示。“前期國際合作的實踐,不僅使大家看到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的潛力,也為我們在國內開展相關項目的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說。
原文鏈接:https://xzzsx.sxdaily.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564/9792291.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