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烏絲綢之路考古》郵票郵折發行

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建交30周年、西北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11月4日,西北大學舉行了《中烏絲綢之路考古》郵票郵折首發儀式。

《中烏絲路考古》郵票由烏茲別克斯坦郵政公司發行的7枚郵票,和中國郵政公司發行的6枚《一帶一路共贏發展》個性化郵票共同組成。雙方郵票共同以中烏絲路文物為主題,展示了中烏絲路考古及西北大學東天山考古隊考古成果。

以這兩組郵票組成的《絲路華章》郵折,是絲綢之路考古文化的集錦。郵折的左部主體是烏方郵票,右部主體是中方郵票,中間是中國美術考古開創者、原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子云在20世紀40年代創作的《西北走廊勝跡圖》,背面是郵票圖案的介紹。

《中烏絲綢之路考古》題材選擇用心精巧。其中,安伽墓圍屏石榻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發掘,浮雕圖案描繪了北周時期粟特人在中國的生活場景;阿弗拉西阿卜遺址彩繪壁畫,是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阿弗拉西阿卜古城遺址發現的壁畫,描繪了唐朝中國人泛舟的生動場景。兩幅精美畫面展現了1300多年前絲路沿線人民友好往來、文化繁榮的景象。浮雕、壁畫的出土地西安、撒馬爾罕同為歷史文化名城,也于2013年結為“絲路友好城市”。

郵票中的格里芬形象的銅節約、虎形金飾和羊首形金飾,是西北大學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疆巴里坤草原發掘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具有鮮明的游牧文化特征;斯芬克斯形象的費昂斯墜飾、圖案的金頭飾,是中烏聯合考古隊在烏茲別克斯坦拉巴特遺址的重要發現,具有明顯的東地中海文化特征。它們都是2000年前中烏兩國文明互鑒、融合創新的結晶。

西北大學有著深深的絲路情結。1938年,西北聯大在抗戰期間艱苦辦學,歷史系主持對張騫墓進行調查發掘與修繕,標志著西北大學考古學科的創立。學科奠基人黃文弼,4次進入新疆開展科學考察,前后歷時6年,是中國絲綢之路考古、西北邊疆考古的先行者。

《絲路華章》郵折中部的《西北走廊勝跡圖》的作者,中國美術考古開創者、西北大學歷史系文物研究室主任王子云教授,十幾年在苦寒的西北奔波萬里搶救文物,完成了數百萬字的研究資料。本世紀以來,西北大學響應時代號召,發揮地緣優勢和學科優勢,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開展聯合考古,成立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獲批“中國—中亞人類與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深化與中亞國家高校和學術機構的研究合作和文化交流,為推動絲路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原文鏈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211/4531bb87c6654cc789bba3b27bc9e570.shtml


< 上一篇

人間朝暮,葉落驚秋,且把西大的秋剪進童話世界,今日作別校園一場秋~

西北大學成功舉辦第15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