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場館故事|年輕的心隨全運跳動——十四運會藝體、蹦床賽場上的志愿者“管家”

距離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已不足百天。才跨過“決戰百日”的門檻,西北大學的6名志愿者推著白板、攜著文件,走進西大長安校區體育館布置一新的志愿者之家,把未來幾場重大活動的流程再熟悉一遍。老友坐在一起,時而面色嚴肅認真記錄,時而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與這座場館的其他志愿者一樣,這6人都是從西北大學選拔出的賽場保障與服務人員;不同的一點是,作為十四運會藝術體操和蹦床兩個競委會志愿者工作和觀眾服務處的工作人員,他們服務的對象就是志愿者。賽事期間,位于體育館一層124平方米的志愿者之家,以及全校228名“小秦寶”的工作休息乃至飲食通勤,都由他們“管”起來。

在去年9月才結束了為期一年的支教,西大文學院研一學生楊萌就進入全運會的工作節奏中。如今10個月過去,這位團隊中年紀最長、志愿服務經歷最多的“學姐”已經進過場館無數次,陪同考察、劃定區域、熟悉動線、布置志愿者之家等。

從本科就開始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當過小學老師、做過博物館講解員,也在西安馬拉松等賽事上服務過的楊萌,覺得能在家門口迎接全運會這樣的盛事,是西安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家里人到現在提到北京奧運會心情都十分激動,但那時我還在上小學印象并不深刻。雖然全運會不同于奧運會,但在最好的大學時光里,能夠親身經歷乃至參與這樣的大賽,都是人生中值得銘記的回憶。”她說。

幾乎所有西大在校學生都注冊成為志愿者,其中95%以上的學生已參加過志愿者服務活動,68%以上的同學經常參加志愿活動……現如今,志愿服務已在這座百年學府蔚然成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也體現于全運會志愿者的一言一行。

作為志愿者督導的大三學生林瑤告訴記者,經過先期篩選和持續進行的培訓,志愿者們現在的積極性與士氣都被激發了出來,就等著全運會的“用武之地”。

在去年帶領60多名西大學子服務長安女子半程馬拉松,自稱“第一次見到凌晨4點西北大學模樣”的她坦言,不同于一般節點性活動上的志愿者,在全運會這個漫長的周期里始終保持激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時需要的是一種情懷。

“尤其像我們這些從志愿者招募啟動就第一時間加入的人,在這么長時間里不斷進行著謀劃、準備以及階段性總結,還要對接各個方面,再加上各自都有學業在身,大家到現在都是憑著一股責任感,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林瑤說,“但我覺得這也是我最深度參與志愿服務的一次,比以往都要鍛煉人。”

這顆責任心,正隨著全運會腳步的臨近而加快跳動。6月11日下午,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志愿者誓師動員大會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體育館舉行。400多名賽會和城市、社會志愿者代表在現場揮舞旗幟,喊出雄壯口號,立志用熱忱細致的志愿服務,點亮全運夢想、奉獻無悔青春。

這座新建體育館的“考驗”,也從此接踵而至:這里將于6月中下旬陸續舉行全運會藝體與蹦床項目的測試賽,隨后在9月承接這兩項的正式比賽;今年10月,殘特奧會盲人門球和硬地滾球兩個項目的比賽也將在體育館展開。

西大體育教研部主任、場館管理中心主任張旭告訴記者,這座甲級綜合性體育場館于2020年建成,總建筑面積約3.4萬平方米,分為主館與副館,其中主館共設置固定與移動座位超過9000個。其以船為概念的建筑組團,寓意為“揚帆起航”。

“體育館能夠承接多個項目的全國比賽,可以實現‘冰籃轉換’,未來還將服務于大型學生活動、體育教學和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等。”張旭說,體育館的建成,不僅使廣大學生在惡劣天氣上體育課的難題迎刃而解,也為滑冰等冬季項目專業隊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在這些志愿者之家的“管家”里,只有田昊龍一名男生。正在西大經管學院讀大三的他,更多肩負起搬運物料等體力活,以及基礎的文字處理工作。

“就是在5月份,我們要錄入所有志愿者的信息去辦理證件,每一項都不能錯。大家說好了每個人錄兩個小時,但每個人都寧愿把這個枯燥的工作多做一會兒,讓小伙伴有休息的時間。”他說。

田昊龍坦言,他們6人平時都在校團委兼職,相互間打過照面,但直到接下全運會任務之后,才結成如今的“戰斗友誼”。

“到了全運會可能有種種預想不到的狀況發生,志愿者之家就是同學們的堡壘也是港灣。我們都希望每一位志愿者能得到鍛煉,未來走出校園、走入社會時驕傲地告訴別人:‘我曾經服務過十四運會。’”他說。

原文鏈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057161?channel=weixin

< 上一篇

思政教育筑根基——陜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

陜西七所高校聯合制作MV《和光以往》 獻給2021屆全體畢業生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