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碳達峰,目標碳中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高級培訓班暨產業研討會在西北大學舉辦

4月15日至16日,由亞洲開發銀行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主辦,西北大學承辦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高級培訓班暨產業研討會在太白校區順利舉辦。

省統計局、省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等31家政府單位,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等石油、煤炭、電力、水泥行業72家企業(包括18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上市企業),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12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代表300余人線下參會,200余名學者和學員線上參會,培訓會通過蔻享學術直播。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綜合處處長丁輝、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與戰略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孫麗、亞洲開發銀行東亞局氣候變化首席專家呂學都、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致辭。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主持開班儀式。

培訓班邀請了國內外CCUS領域34位專家學者授課,課程內容包括CCUS技術培訓、政策培訓、案例分析、產業研討四個部分,涵蓋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全流程技術,涉及CCUS概念、流程步驟及瓶頸、行業應用、CO?強化驅油技術、封存安全性監測與評估、CCUS政策法規及政策建議、全球CCUS發展現狀、國內CCUS示范項目情況、CCUS產業發展前景等。

丁輝在致辭中表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規劃了宏偉藍圖,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同時也為綠色低碳技術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在實現“碳中和”愿景的戰略目標下,CCUS的定位將從戰略性儲備技術轉變為不可或缺的托底性技術。未來,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將進一步構建促進CCUS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技術體系,探索和培育CCUS發展的新技術和新的經濟范式,開展經濟可行的大規模全流程CCUS工程示范,進一步加強CCUS領域技術研發、技術示范、知識共享和經驗交流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本次會議的召開,將會加速CCUS技術在陜西省的研發示范,加強政府、企業管理人員對CCUS在實現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用的理解,為落實“30·60”目標提供新的動能。

馬愛民在講話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技術創新的作用尤為重要,要求我們在溫室氣體排放端研發應用低碳、零碳生產技術,推廣節能低碳先進技術;在二氧化碳吸收存儲端,研發碳捕集利用封存和碳移除技術。此次培訓與研討會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學習交流機會,對于克服在CCUS技術方面存在的障礙,培育、制定有利于CCUS技術發展的政策等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孫麗表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是未來全球實現大規模碳減排的關鍵技術之一,是我國實現長期減排和能源系統深度低碳轉型的重要技術選擇。本次培訓暨研討會對于加快CCUS技術在陜西省的研發、示范和推廣,促進相關人員對CCUS技術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重要作用的理解,探討CCUS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呂學都在致辭中強調,CCUS的發展面臨政策環境、降低成本和缺乏體系化的問題。陜西省具有CCUS技術研究、產業鏈發展和地質封存的良好條件,西北大學在應對氣候變化和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深厚的技術功底,培養了大量相關人才,走在全國前列。應對氣候變化是亞行與中國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亞行在2015年就制訂了CCUS技術路線圖,對支持和推進CCUS投資持積極態度,將繼續促進各行業對CCUS項目的實施和知識共享,支撐中國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郭立宏在致辭中對關心和支持西北大學事業發展的領導和專家表示感謝,他簡要介紹了學校的整體情況和近年來科技發展成效。他指出,國家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是黨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西北大學在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領域具有數十年深厚的積累,產出了豐碩的成果,為貫徹落實“30·60”目標,推動CCUS技術研發示范方面,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他希望以此次培訓與研討會為契機,政產學研用各界團結一致、凝心聚力,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發展,為增強我國全球應對氣候治理話語權,建設繁榮、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技術培訓、政策培訓、案例分析等環節,與會專家學者以“CCUS概念講解”“CO?地質封存體基礎知識”“CO?地質封存中儲層特征及其變化”“中國CCUS環境管理”“CCUS早期示范項目的評估與篩選”“中國CCS-EOR技術與進展”“CO?驅油滲流特征研究中的高溫高壓可視化技術”“CCUS項目技術經濟評價”“CCUS封存的環境影響與監測”“CCUS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戰略意義”“國內外CCUS政策法規”“我國碳達峰目標、碳中和愿景及CCUS政策展望”“廣東省CCUS發展回顧和展望:政策和技術”“CCUS 商業模型”“挪威Longship計劃和北極光CCS計劃”“中國CCUS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全球CCUS項目經驗、教訓以及對中國的借鑒意義”為主題先后作了相關報告。

產業發展研討中,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分院、陜西省環境科學院、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陜西鼓風機(集團)、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中國石油東方物探研究院、貝克休斯、西門子能源有限公司、陜西國華錦界能源有限公司、西安中碳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陜西裕隆氣體有限公司等企業和加拿大CCS知識國際中心等國內外企業分享了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等方面的探索與舉措。

培訓最后環節,與會專家與參會代表圍繞陜西CCUS產業發展進行了圓桌討論,就CO?捕集、封存、回收裝備研發與制造,高壓輸送管道生產與研發,高效驅油利用,地下監測和運移,封存環境監測, CCUS運行機制及商業模式等方面充分交流了意見,為進一步形成“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協同創新模式創造了良好的局面。

本次培訓班和研討會的召開,進一步加強了政府和企業管理人員,以及CCUS從業人員對低碳減排、綠色發展技術的系統性認知,明確了CCUS技術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戰略意義和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增強了對CCUS技術的理解,提高了領域內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基礎能力,強化了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助力國家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決心。

原文鏈接:https://view.inews.qq.com/a/20210416A06TV600?uid=100038491884&qimei=f91fb17a653c611d&devid=f91fb17a653c611d&shareto=wx&openid=o04IBAEerw_3f1ws25IwP_Azf4aw&key=&version=63020184&devicetype=Windows+10+x64&wuid=oDdoCtyhgqYfK6q_V7K9zgLHjD2I

< 上一篇

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30年追尋“大月氏”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高級培訓班暨產業研討會在西北大學舉辦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