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在陜鼓揭牌

為實現國家規劃提出的碳達峰目標,日前由西北大學聯合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鼓”)共同發起的“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在西安揭牌。

為實現國家規劃提出的碳達峰目標,日前由西北大學聯合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鼓”)共同發起的“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在西安揭牌。這是校企攜手落實國家戰略,聚集市場需求,聚合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資源,協同建設國際領先的“一站式”解決CCUS重大科學問題、工程問題的自主創新平臺,將有力推進“雙碳”目標實現。

當前,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已成為熱點話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前沿減排技術之一,和抵消化石能源產生碳排放的核心負排放技術。2003年以來,西北大學依托地質學優勢學科,著手二氧化碳減排等相關技術研究,并聯合陜鼓等相關單位開展了“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CCS)配套壓縮機研發”“鄂爾多斯盆地CCUS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等一系列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和實踐場景的研究。

揭牌儀式上,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介紹了西北大學科研和國內合作情況,特別是在CCUS技術研究和產學研用等方面的部署和成果,希望西北大學繼續和陜鼓在企業管理、理論研究以及減碳零碳項目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西北大學地質系教授馬勁風介紹了“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情況。

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表示,CCUS設施作為一個跨學科、綜合性的科技創新平臺,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意義重大,同時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實現我國能源化工基地的綠色轉型升級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王亞杰認為,陜鼓在重大裝備和能源互聯島系統解決方案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未來,依托“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平臺,西北大學將聯合陜鼓持續深化戰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并在陜鼓能源互聯島推廣應用、二氧化碳減排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共同為 “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及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陜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說,近年來陜鼓通過持續深化轉型,戰略聚焦分布式能源,圍繞“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強企”目標,聚合資源開展能力建設,并通過全球創新體系建設,持續強化前沿技術的研發和創新能力。目前,陜鼓在大乙烯三機、大合成氨三機、大空分機組、大型硝酸機組等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

李宏安表示,在減碳零碳領域,陜鼓將發揮自身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優勢,全面參與到CCUS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項目創新實踐中,為國家“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共同發力。

此次成立的“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由4個國家級和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1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支撐,將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領域形成基礎研究全學科布局,建起應用開發全流程儲備和裝備制造的核心攻關能力優勢,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協同創新模式,統籌陜西省CCUS產業鏈、創新鏈相關資源,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和裝備的協同創新。

原文鏈接:http://news.xinhua08.com/a/20210407/1981911.shtml

< 上一篇

西北大學傅東靜教授獲教育部“青年科學獎”

西北大學新增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