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給一碗水就能豐長,給一支點就敢攀登;給一塊化石就可對話歷史……揭開西北大學的“雙一流”建設經

對一所大學來講,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高度,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

西北大學根植于陜西大地,給一碗水就能豐長,給一個支點就敢攀登,給一塊化石就可以對話歷史

坐落于古都西安的西北大學,是一所有著119年辦學歷史的綜合性大學,是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院校、教育部與陜西省共建高校。

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西北大學匯聚了眾多名師大家,產生了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培養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社會聲望,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經濟學家搖籃”“作家搖籃”。

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了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他說:“對一所大學來講,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高度,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

“老好省新”看西大

《瞭望》:你在西北大學求學、任教長達24年,又在校長任上近6年,你心目中的西北大學有什么特點?

郭立宏:我1981年進入西北大學學習,1988年開始在西北大學任教,2004年調離,2015年回學校任校長。可以說,在西北大學待的時間越長,越能體會到她的不容易,越能感受到她的了不起。

我用老、好、省、新四個字來形容她。

“老”是因為她有119年辦學歷史,又地處古都西安,這種歷史滄桑感和厚重感與這座古城相映成輝。

“好”是因為她產出了一批足以推動地區發展、國家崛起和人類進步的成果,還培養了一批才任天下的畢業生。

“省”是因為她的建設發展效率尤為突出,投入產出比位居全國高校前列。西北大學辦學經費投入位列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下游,高層次人才引育成效和科研產出則分列第8和第24位。

“新”是因為“十三五”以來,西大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環境更美好,團結奮進的氛圍更濃厚,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更飽滿。學校的治理體系也更完善、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不僅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社會服務等核心指標上,走在地方高校前列,有些成績還超過一些部屬高校。

《瞭望》:西大近年來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什么?

郭立宏:主要得益于“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西大精神和“公誠勤樸”的校訓滋養。

西北大學起源于1902年的陜西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

百余年辦學歷程中,西北大學師生始終保持敢為天下先的非凡勇氣、星火燎原的旺盛生命力、甘坐冷板凳的頑強毅力,形成了“公誠勤樸”的校訓和“發揚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負建設西北之重任”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和區域建設發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科技支撐和人才保證。

中國思想史學科中的侯外廬學派、中國五大地質學派之一的“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被譽為“中國的驕傲”的“侯氏變換”和“王氏定理”,以及張國偉院士的“秦嶺造山帶理論”、舒德干院士的“三幕式寒武大爆發理論”等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皆出自西北大學。

還有28位兩院院士、4位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8位國際科研機構院士源自西北大學,30余萬學子從西北大學畢業,其中有經濟學家張曙光、魏杰、劉世錦、王忠民等,歷史學家王子今、楊圣敏,作家賈平凹、遲子建、孫皓暉,“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羅健夫,全國重大先進典型侯伯宇,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龔全珍等。

所以,我曾經說過,西北大學根植于陜西大地,給一碗水就能豐長,給一個支點就敢攀登,給一塊化石就可以對話歷史。

《瞭望》:新時代“西大精神”有何新變化?如何弘揚好?

郭立宏:新時代、新時期,“西大精神”的內核已變得更加敦厚、價值更加崇高、能量更加強勁、時代氣息也更加濃郁。

未來我們要在“雙一流”建設中譜寫新篇,就要珍惜她的歷史積淀和優良傳統,守護好、傳承好、弘揚好“西大精神”。

對于如何弘揚?我認為關鍵有三點。一是堅持改革創新,引領時代潮流;二是注重內涵發展,不斷超越自我;三是聚焦國家戰略,實現大學價值。

建設一流學科“特區”

《瞭望》:2017年,西北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你作為親歷者,對“雙一流”建設有何特殊體會?采取了哪些主要舉措?

郭立宏:“雙一流”建設其實就是學校發展的總牽引,抓住了這項工作,就抓住了學校工作的關鍵。

“十三五”以來,西北大學圍繞這項工作,主要開展了“四個堅定不移”。

一是堅定不移推進綜合改革。學校通過“統籌管理、分類指導、一院一策”改革和重點領域改革,最大程度突破了校院兩級關系的“中梗阻”,打通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充分激發了院系和師生活力,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二是堅定不移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學校以超常規思維、超常規方式建設一流學科“特區”,全力支持地質學爭創世界一流,培育考古學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充分發揮了示范輻射作用,帶動提升了學校整體建設水平,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是堅定不移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學校樹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堅持獎勵高端、調動中堅、扶持青年,通過價值觀引領、制度創新、待遇保障,引導專任教師隊伍、專業技術隊伍、管理服務隊伍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克服多重困難,挑起學校改革發展重任。

四是堅定不移導入外部優質資源。學校通過建立共建、共享、共贏機制,積極對接政府、企業、社會等,加強校地、校企合作,爭取政策、資金、項目、技術支持,最大限度將外部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科研資源、服務資源,形成了優勢疊加效應、互補融合效應。這既是合作之道,也是發展所需。

《瞭望》:這“四個堅定不移”產生了哪些顯著成效?

郭立宏:經過這幾年努力,學校發展成效有目共睹。特別是2015年11月國務院下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之后,學校通過緊鑼密鼓謀劃“雙一流”建設,于2017年順利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也是陜西省唯一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的省屬高校。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2個學科進入A類,16個學科進入前30%,學科整體實力和水平較第三輪學科評估有了較大提升。地球科學、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學科還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ESI指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是衡量研究機構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

在獲批國家重大重點項目、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高層次平臺等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間,學校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4個,位居全國地方高校首位。新增中科院院士2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新增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98人次,增量超過“十一五”“十二五”總和。承擔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75項,立項數位居地方高校前列。新增國家級科研平臺9個。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一院一策”,深度調整大學治理模式

《瞭望》:近幾年西北大學快速發展的秘訣是什么?

郭立宏:西北大學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我用兩句話來概括:一是理念引領,二是改革先行。

理念引領就是必須實現教育理念的現代化。高校的管理者必須確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我們一方面把國家戰略層面確定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作為學校整體工作的根本遵循;另一方面基于學校面臨的重大形勢、發展階段和工作重心,遵循“回歸常識、抓住本質、尊重規律、注重長遠”的辦學治校理念,引領學校改革發展。

改革先行就是必須對現有大學治理模式作出深度調整,由“大學辦學院”向“學院辦大學”轉變。為此,我們從政策突破、機制創新、投入增加著手,推行“一院一策”,致力于建立統籌管理、分類指導的新型管理模式。

政策突破主要是獲得上級部門授權,爭取讓學校納入改革試點,并在校內開展改革試點。機制創新主要是暢通師生評價、激勵和校內治理方面的渠道,根據各院系實際情況創新各類體制機制。投入增加是在改革框架下,以目標為牽引,在主要方面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一院一策”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目前,所有院系均已推出改革方案,先期試點的生命科學學院、地質學系等院系改革紅利已充分彰顯,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與此同時,學校還不斷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使綜合改革不但有筋有骨,還有血有肉。

在學科建設方面,學校強調“精基礎、強應用、重交叉、促轉化”;基礎學科要“養”,要少而精,應用學科要“放”,要大而強;圍繞產業鏈配置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學科鏈。

在人才培養方面,強調“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對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推進完全學分制改革,構建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專業、課程、學業進程的選擇自由度,深入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改革、公共課程改革,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水平。

在科學研究方面,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建立校院科研工作對接機制,提供“訂單式”服務,形成重大任務策劃機制,構建聯合攻關的科研聯動機制,同時持續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和智庫建設。

《瞭望》:面向“十四五”,你對學校發展有何規劃?

強化統籌主要聚焦頂層設計,強化資源統籌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學科增長點。

優化結構主要是在現有體量下,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學科專業結構、師資隊伍結構、科研結構等,從中要質量、要效益。

持續改革就是在前期改革基礎上,推動“一院一策”更徹底、分類指導更科學、統籌管理更高效。持續推進完全學分制、大部制、教育評價等重點領域改革。同時,加強改革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實現更大的轉變和突破。

內涵發展就是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高質量發展。過去一段時間,我們一些工作還局限在攤大餅、鋪攤子、拼數量上,亟需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經過上一個五年的發展,我們克服多重困難,建成了優良的服務保障體系。下一個五年我們將聚焦內涵發展,強化高質量發展意識,堅持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相統一,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和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


原文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159518827817918756&item_id=4159518827817918756&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 上一篇

西北大學科研團隊《自然》發文:推動揭示2型糖尿病等復雜遺傳病的分子機制

新年重磅 | 西北大學嚴健教授團隊Nature發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