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至11日,由教育部和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教育廳、西北大學承辦的“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在西安舉辦。會上,由西北大學發起成立的“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揭牌。該“聯盟”將闡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蘊含的豐富歷史信息,為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推動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供決策支撐。目前已有17個國家共54家單位加入“聯盟”,聯盟秘書處設在西北大學。
據介紹,該聯盟由長期從事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考古、保護、傳承與展示的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自愿自發組成,目標是共同開展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價值認知、保護與傳承領域的合作研究;為沿線國家聯合培養文化遺產研究領域高水平專門人才;建設高水平、開放共享的科學技術平臺,為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和聯合培養人才提供技術支撐。
作為“2020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下設的五大領域國際研討會之一,本次研討會旨在聚焦絲綢之路文明傳承及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與利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館和企業資源,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研討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保護與管理重大議題,協同開展合作研究、人才培養和技術應用。國內外80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的280名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在致辭中表示,將以聯盟成立和此次研討會為契機,立足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戰略,為促進區域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和經濟社會綜合發展貢獻力量。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辛瀘江希望借助此次會議以及聯盟高端平臺,為絲綢之路考古與遺產研究重大課題和人才培養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奠定基礎。
陜西省在開展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良好的工作基礎。”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希望與參會單位一道,融合智慧,釋放合作活力,共同致力于推進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守護傳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產。
會上,“絲綢之路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引智基地”主任、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溫睿對“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組建情況進行了介紹。西北大學教授王建新、耿國華、屈健、彭進業等和與會專家學者還圍繞“絲綢之路考古學研究”“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絲綢之路大遺址保護管理與申遺”“數字化技術在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傳承與展示中的應用”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分享交流了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考古、保護、傳承與展示等各個領域的新理念、先進經驗和前沿學術成果,探討了各領域未來合作研究的新方向,交流平臺建設的新思路、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原文鏈接:http://toutiao.cnwest.com/data/sxtt/share/news/2020/12/11/content_148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