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西安訊(記者陸航 實習記者 趙立凡)11月5日,陜西省黃河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黃河論壇啟動儀式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舉行。1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鄭州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長安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同相關政府機構負責人,齊聚西北大學,為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書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建言獻策。
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在致辭中表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謀劃和部署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陜西省決定由省發改委(省黃河辦)和西北大學聯合共建陜西省黃河研究院,這既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問題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社會各界對西北大學黃河流域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也為西北大學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西北大學將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對接新時代黃河流域發展的新戰略、新布局、新要求,將其作為黃河研究院確定目標、思路和研究項目的重要遵循,不斷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和水平;著力破解黃河流域發展的重大問題,立足陜西省情和學校多學科綜合優勢,建立協同工作機制,集聚多方科研力量,積極開展黃河流域綜合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和科學實踐,引領區域創新發展;努力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把服務黃河國家戰略作為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提升綜合素質、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專業人才,為黃河流域研究和治理提供更多人才支撐。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劉彥隨作了題為“黃河流域人地系統協調與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報告。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張國偉、夏軍、邵明安分別作了題為“黃河水資源問題的若干討論”“關于黃河治理重大國家戰略之思考”“黃河區域水安全與生態保護”“綠水青山提質增效”的報告。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地帶,生態環境保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我國區域重大戰略。新時代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人地系統可持續發展,為黃河流域“十四五”時期乃至實現2035年現代化強國建設遠景目標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與會學者指出,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科學決策是現代區域治理的核心。黃河流域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同時也存在著復雜多樣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痼疾”多、發展路徑倚重倚能“轉舵”慢,對外開放程度與區域競爭能力較低,面臨著抓保護與促發展的雙重歷史重任,我們要尊重黃河流域自然規律、保持歷史定力,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統籌好當前與長遠、整體與局部、開發與保護等諸方面關系,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據悉,西北大學歷史悠久,是一所擁有環境、經濟、歷史等多學科體系的省屬重點綜合大學,學科交叉優勢明顯,在生態保護、經濟高質量發展、黃河文化等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基礎。新成立的陜西省黃河研究院將發揮西北大學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突出地質地理特色、創建黃河科學研究平臺、集聚多方科研力量,面向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圍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久治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方面開展研究,致力于黃河流域人地系統耦合與高質量發展、黃河文化保護與傳承等研究和科學治理實踐,形成高質量研究成果,為國家及地方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參考。
作者簡介姓名:陸航 趙立凡
原文鏈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2011/t20201106_52121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