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等主辦“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會議”

全球氣候變化的本質是過度使用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是國際公認的能夠快速顯著減少燃煤發電、煤化工等碳排放的技術解決方案。

10月10日,由西北大學、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聯合主辦的“應對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會議”在西安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國偉、舒德干、趙國春,中國科學院院士費維揚、周衛健、彭建兵,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智,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國家應對氣候中心戰略規劃部及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等相關單位負責人,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校長郭立宏,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和企業代表200余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出席會議。

與會專家報告指出,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是未來全球實現大規模減排的關鍵技術之一,大力推動這一技術,進一步打造一體化項目的落地運營,將是我國實現碳中和愿景非常重要的途徑。地處鄂爾多斯盆地的陜北地區具有開展大規模CO2驅油的內在要求和巨大潛力,陜西省又是國家第一批低碳試點省份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省主管部門規劃部署,以西北大學為代表的科研優勢明顯,形成科研機構技術服務,高排放企業率先捕集,油田公司注入封存試驗的陜西CCUS發展模式,具有CCUS技術研究和產業鏈發展的良好前景。

國家應對氣候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在致辭中表示,CCUS是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性技術,也是經過努力能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負排放技術。他希望此次更深層次的項目合作能在系統謀劃“碳中和國家”建設基本方略和實施路線圖中起到應有的支撐作用,更好地強化CCUS重大科技創新和工程項目建設的落地實施,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打造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推動國家碳中和先行示范,引領國際經濟社會低碳轉型。

王亞杰介紹,西北大學在CCUS領域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工程技術和政策研究數十年深厚積累的基礎上,聯合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等單位,擬共同建設鄂爾多斯盆地CCUS設施。通過此次會議的交流與探討,將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資金支持等,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機制,吸引和調動更廣泛的力量參與設施建設,爭取設施盡快建成CCUS技術高地,產生應有的輻射帶動作用。

大會報告環節,相關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另外,會上還成立了鄂爾多斯盆地CCUS設施科技委員會,并為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



原文鏈接:https://share.gmw.cn/difang/sn/2020-10/12/content_34261026.htm

< 上一篇

8位院士聚首 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

“應對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會議”召開 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

下一篇 >